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

九龍塘-龍翔道-舊軍路-鐵路坳-畢架山橫山徑-龍欣道-麥徑-分水坳-尖沙徑-十二管-紅梅谷自然教育徑

大埔墟附近有確診個案,當然要避開大埔一帶。新界西元朗已去過兩次,今日就閒遊九龍山林。前兩天下過大雨,到處濕滑,去哪裡都是一樣。今早在九龍塘起步,先去車站旁邊的歌和老街公園逛逛。

時辰到,便離開公園,上歌和老街,轉入畢架山道。

當然是走一條荒徑上龍翔道。這條路較快,不用繞經窩打老道。



其實是跟著坑渠行上去。上次好像是跟大水管的。今日走了另一條路
無論走哪一條,都是上行到龍翔道風力樓對面的行人天橋。

橫過天橋。

今日不行龍欣道。橫過龍翔道後,朝獅子山隧道方向行。
在這條梯級走上一層,轉右行到盡頭便見舊軍路的入口。沒走過的話,誰會知道樹林內藏一條有一百年歷史的舊路
公共圖書館「地圖特藏」有1924年的軍用地圖。那時的地圖已有這條路了。
這條路在樹林內,但前半段很平緩寬濶。



小水坑上鋪上三、四塊石板

這條路大概已廢棄幾十年,路胚仍在,但漸被山泥、植物覆蓋了。






路胚其實頗濶,但兩邊被植物遮蓋了



與右邊的路匯合。
中段很窄,部份似被植被封了。走了一條較直和陡的捷徑。

最後都會接回舊軍路
仍可見路邊的石壆
樹木生長在路中間

雖然這條舊軍路較冷門,但今早也在途中遇到兩個往下行的山友。

過了較陡的中段,路便呈「之」字形。


買麻藤的果實
出現手臂彎

又一個手臂彎


最後來到麥徑五段M108,即「鐵路坳」。
鐵路坳上的軍用座標石。站在這個位置看,中間的箭頭指向六個方向。
左上角指向「WATERLOO RD  Bn HQ」,意思是「窩打老道和營指揮部」,亦是剛才走上來那條舊軍路。
左邊指向「PB 222-219  L72-70 60 59」,「機槍堡編號 222 - 219,軍用徑72 -70、60、59號」,即是麥徑五段去回歸亭。
右邊指向「L 75」/「軍用徑 75號」,是麥徑上畢架山的一段
右下方指向「L 74」/「軍用徑 74號」,是藤竹徑吧?
左下方指向「CATCHMENT  L6?」,是落「引水道」的舊軍路,上個月19號已走過那條舊軍路了。
今日走哪一條呢?既是閒遊,當然不上畢架山,只想繞畢架山走一圈。於是便走指向右上方的橫山徑。可惜這塊石上的刻字已被磨去了。
這條橫山徑在畢架山南坡,經過攀石場。
夏天從回歸亭去九龍水塘,最好是走這條路了。


走到一半,便開始下雨。初時雨勢不算大。



行山總是全身汗濕。到鐵路坳已經濕透了。所以下著大雨也懶得用雨遮。

不久來到攀石場。這裡當然沒有人攀石。
地上已有積水,石壁上的雨水像瀑布。




在這種情況,踏進水氹較安全。
到龍欣道。
計劃是繞畢架山一圈,再去回歸亭。到龍欣道後便轉右去麥徑。
到麥徑後,轉左落石級到山坳的涼亭。這個涼亭在一個山坳的十字路口旁邊。這山坳地圖沒有名字。查「香港山嶺志」22頁:「蓮藕山狀若藕筒,有大小之分,大蓮藕山數峰並舉,主峰名尖山,高三一二米。小蓮藕山僅一孤峰,高約二三零米,至此脈趨東向,越分水坳,即入官富山範圍,首起為煙燉山。」(小蓮藕山即是琵琶山,煙燉山即畢架山)。分水坳,英名「楊梅峽」(Strawberry Pass),為九龍與沙田之分界處。」但找遍不同年份地圖也找不到楊梅峽。
所以這涼亭所在的山坳應是「分水坳」。
全身已濕透,沒必要在涼亭避雨。於是離開涼亭,落教育徑轉右去九沙古道。
到九沙古道雨下得更大。其實不是全港都下大雨,雨雲只覆蓋九龍一帶。不過看情況,應該廿分鐘後雨雲便會東移,雨便會停了。

但未停雨前,還是照頭淋。經過的水坑都像瀑布。談話時要垂下頭,一張開嘴,雨水便流入嘴裡。





剛倒下的樹







不久雨停了。







舊軍路入口。上個月才走過一次



到貴妃徑入口,但仍想繼續走遠一點路,於是照計劃落引水道。
路一直是向下,才發覺走貴妃徑上鐵路坳較近。有點後悔了








到十二管引水道

到這裡已滿腳泥濘,全身濕透。見田心的屋邨就在附近。沒有鬥志了。放棄行乾隆壬子古道上回歸亭了。不如落紅梅谷算了。


紅梅谷自然教育徑就在附近。










到獅子山隧道公路,轉落紅梅谷道,去就近隆亨邨商場飲茶。今天在大雨中走了十公里路。夠了。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