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麥徑三段

上星期感冒,沒有出隊。已經三個星期沒有行山了。今日路線是麥徑三段。不算長,正適合熱身。今日也是山林行麥徑三,加上海燕,整段路都十分熱鬧。
八點半到北潭坳。今日出隊人數較少,不需等太久,八點半出發。剛起步,拿出相機,做完一些設定後,發覺電池差不多用完。又被相機的電量顯示騙了。昨晚顯示還是滿的,今早開機後便顯示差不多用乾了。沒法子,拍幾張相算了。麥徑三大家都十分熟悉,沒有什麼特別。
起步即要上石級,直至岩頭山和牛耳石山之間的低坳為止。
今早沒有風,很熱。趁山林未到,大家先起步。其實有些預算跟山林的都早些起步。
右望高塘口。



上完坡,向嶂上的路十分平坦。今早沒有等其他隊友,我和陳生在前行,打算在許林士多等。
到了士多,等了幾分鐘,決定不等了,起步落山。
回望嶂上外的隔火路。
轉個彎,已見雞公山和企嶺下海。
向著雷打石落山。

過了雷打石,前面是雞公山。上完雞公山差不多收工了。
上雞公山遇到海燕,一上一落。每次最不想上的是雞公山,但不上又要行長長的引水道。唯有慢慢上。十一點鐘左右,總算到了山頂。

外面是榕樹澳、三杯酒、十四鄉。

本來打算在山頂等。不過山頂沒有遮蔭的地方,決定慢慢落山去水浪窩,邊行邊等。
下山是在林蔭內,很舒服。
雖然慢慢行,但十一點半左右,已到水浪窩。在路口等了一會,仍未見隊友到。下午有下場節目,還是先乘車離開。
下次去吊手岩,在耀安等。

2010年10月31日星期日

逆走麥徑二段-北潭坳-吹筒坳

今個星期日行一條非常熱門的路線,由北潭坳去大浪西灣。這條路對大部人都是十分熟悉的,但也是由於太熱門,大家都不會想到這條線,因此,已有一年沒有到過了。星期日這條路十分熱鬧,人來人往,早行早完。
今早有煙霞,視野較差。北風也減弱了,溫度上升,好在還有風。由麥徑二段尾望高塘口,灰灰矇矇,加上我把相機的顏色調校至「中性」,照片的色彩更差。



八點半起步,不斷有急行的和跑山的在身邊走過,落到赤徑,他們全部過了頭,我可以慢慢欣賞風景了。



赤徑仍是一樣,沒有改變。









經過營地,再沿岸繞過麥徑才上山。










 
沿路沒有什麼驚喜,都是十分熟悉的路。不久便到大浪坳。葉生在出發前已建議出長咀,我今日沒有準備,預了早點回家休息,更沒有帶食物,只好放棄了。在大浪坳,又兵分兩路,我當然跟師傅去西灣。葉生和快腳上蚺蛇坳出長咀。
過了大浪坳,已見大浪灣。開始落山。





途中望向蚺蛇尖。看見葉生等人正在上山去蚺蛇坳。

走出樹林,到了大浪村。這條村今日頗熱鬧,村屋都用來招呼渡宿的中外人士。







出了大浪村,師傅轉行麥徑,不出咸田灣。咁就冇得行獨木橋了。
這段麥徑較少人行,在一片廢田旁經過。對面是平坦的村徑,直出咸田灣。













咸田灣面對大海,千百年來,大風把沙吹入灘內。這個大沙堆擋著海浪,形成村後的平地。





在大浪灣,視線離不開蚺蛇尖。







過了咸田灣,便開始上山過大浪西。






每次在這裡都不斷對著咸田灣拍照,雖然同樣的相已有很多很多。





















今日風不大,但大浪灣的海浪卻大,看回流把沙沖出灘外便知。



這段海邊的麥徑是欣賞咸田灣的好地方。

到了坳頂,大家正在休息。原來他們在看這棵樹。
這棵是「降真香」,又名「山油柑」,果實可吃。味道比餘甘子更好。
這棵凹葉紅豆的果實便不能吃。


在到西灣前,有一個營地。營地對面有個日晷。







過了營地,來到西灣。今日水退,大片沙灘和碎石露出水面。












 來到西灣,去看看那個地盤。
 地盤在四疊潭前的小橋旁。
 經過大家的關注,下游的水也變清了。




這個地盤被鐵絲網圍著,看來情況不太差。


中間挖了一個氹。



其實地盤在沙灘後,在沙灘是看不到的,因為沙灘後的一排矮樹遮住。看完了,回到沙灘,去士多吃點東西。













大隊在這裡小休,其中幾個在一間士多吃豆腐花。
吃完去灘尾看看。水退了,露出一大片沙灘。







西灣的沙堆把溪的出口封了一半。

小溪被推到一旁。
















趁著水退,走過小溪,看看灘畔的海蝕洞。
















回到士多,師傅等人早已離開。


還有一大段路才到西灣亭。這段路要上斜。


在上斜途中追到師傅。上吹筒坳的路不算長
過了坳,路便輕鬆得多。
十一點半左右便到西灣亭。所有人繼續行出北潭涌。只有我和「舅父」搭的士離開。

下次去東涌集合,上「薄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