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倒春寒,氣溫驟降,還不時下著細雨。預測今日天氣不會好轉。地面濕滑,高地吹寒風,於是選了一條舒服的路線,北潭涌起步,行榕北走廊。但當然不會去榕樹澳出水浪窩。到榕樹澳前轉左折回麥徑三段,上雷打石,過長山,然後落大網仔路散。這條線有幾個退出位,可以到麥徑三段轉出石坑,又或者不上長山,落坪墩出大網仔也可。
八點五十分在北潭涌集合起步。
行北潭涌家樂徑轉左入榕北走廊
經過營地
在整段榕北走廊沒遇到一個行山客
到榕北坳(低丫)。原來剛走過的是被封閉路段。怎麼在東面入口沒有封條呢?中途也不見有什麼危險位。
低丫是一個十字路口。左右是麥徑三段,前行續走榕北走廊。
古道緩緩向下,雖不費力,但石面濕滑,著錯鞋便要步步為營。
見有指示牌,便轉左離開這條古道。
進入連接麥徑三段和榕北走廊的山徑。不知何時起這條路被山友稱為"大榕峽道"。
兩端的落差有幾十米,中段是斜路
慢慢走,廿分鐘便到麥徑三段。這裡轉右落石坑坳,很快便可以走出到仁義路。不過時間尚早,山友們又狀態不錯,當然要繼續去雷打石山了。
轉左逆走麥徑三段,要上走一百米才到雷打石山橫山徑入口。
今日行程先低後高。前半段高低落差不大,但後半段的山坡高二百多米,要上幾段石級,其實頗辛苦。
走到山坳,右邊見有岔路。
轉右離開麥徑,走斜路上橫山徑每次來雷打石都是走橫山徑繞過。沒有上山頂已超過十年了。
約十分鐘便走完橫山徑
到雷打石東南脊
東南脊上的草坡。
每次經過這裡都是吹著大風。
下望大網仔。左邊雷打石東南脊、長山。右邊是鐵矢山。
太墩(大王爺墩)
沿東南脊上的山徑落山
落山有三段陡坡,一段比一段難行
落完一段。
開始第二段
第三段在右前方。
回望
這段是被水沖爛的山徑
下半段進入樹林
到大王爺坳的十字路口
大王爺坳是十字路口。左去北潭涌,右落坪墩,都是退出路線。前行上太墩或去長山。
左去北潭涌右落大網仔
直上太墩。時間尚早,當然不會提議落大網仔收工啦。
直上到一個彎位,左邊有路上太墩。我們去長山,便依斬竹灣指示方向走。
這段是平緩的山徑。
來到分岔路口。今天的計劃路線是要繼續前行,走下圖藍色箭咀的山徑。
前面不見有清晰的山徑。走入幾步,見左邊山坡有路胚,於是便轉左走上去。其實應該跟官方斬竹灣指示牌方向轉右落石級。
回看十五年前這個路口,似乎這條路還可通行。
十年前"斬竹灣"指示牌後約十米已不見有路。還有一個路不通行的告示牌。可知上圖藍色箭咀所指的山徑早已不能通行。
既然看到山坡上有路胚,便轉左走上去。
越上越陡。路徑清晰,沒有植被擋路。整體看像是一條乾坑。回來再仔細看地圖,其實向上走廿米高後,右邊應該有一條橫山徑,那就是上面地圖藍色箭咀的路。不過可能爬得太快錯過了,但更可能是那個路口被密草遮蔽,故此根本沒發現。事實上稍後走到這條路的另一邊也看不到路口。
幾乎要手腳並用了。
踩露頭岩石,以免落石
怎會越上越陡呢?於是看一看手機地圖,原來早已偏離地圖上的路徑,竟然是朝山脊直上。
這時看到左方和上方是一幅巨岩牆。
看到這幅岩牆,山坡陡峭,有點擔心前無去路。想走回頭,但山友說路太陡,回頭向下走風險較大。看到右邊有路胚,既然有路,不如再往上走吧。
這幅石牆我們當然不能爬上去。轉右繼續上。走到一半,聽到石壁頂有人聲。
有人問前面山友:「你們想去那裡?」
「去你們站著的地方。」
手機上的地圖顯示附近沒有路。知道上面有人,想當然以為石壁頂有路。安全了。跟著前面山友走上石壁頂,見有一小隊警察看著我們。
問:「你們怎樣上來?為什麼會這裡?」
警察:「走你們上來的路。上來做嘢。」
問:「你們怎樣離開?有路嗎?」
警察:「我們原路落山。即是你們上來的路。」
有點失望。剛才走上來的路很陡,山友們不想跟他們走回頭路落山。警察說那邊有絲帶,應該有路上去。「你們小心點。」
於是我們在箭咀所指的地方與那隊警察分手,在石壁右方朝著樹上的路標走去。路很窄,似是一條橫山徑。
如果用MyMapHK查看,這裡的確有一條路。我們就是誤打誤撞走了這條橫山徑。
橫山徑很窄,右邊是陡坡,要十分小心。踏空了滑下去,雖不致命,但會十分麻煩。下望大網仔、長山。
依這條路的走向,應該會接上太墩下來的山徑。但擔心的是不知這條路會否突然中斷,接不上那條路。
沿路只有一種路標。可見很少行山隊走這條路。
走了十分鐘終於接上那條山徑。
走到這條大路,感覺輕鬆了。
這是從大網仔、長山直上大坳山的山徑。大坳山是太墩三峰之一,位置在主峰西北。
下降一百米左右,進入樹林
到官方的山徑。
下山這段路我未走過。其實來往長山和大王爺坳都是走下路(下圖箭咀所指的路),今次計劃路線時沒有留意,畫了一條不能通行的路。
這條路落蛇頭村。長山就在前面。既然來了,跟"斬竹灣"的指示牌去長山吧。
長山上的測量墩
要看這個千島湖景,當然最好是太墩、鐵矢山。但若想偷懶,來長山也不錯。
長山有鋪砌好的石級,適合行山小白。
差不多一點鐘才到大網仔路
轉右去巴士站乘車回西貢。
走了十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