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

粉嶺站-塘坑-龍山-流水響水塘-石坳山-鳳馬古道-嵐山

星期日閒遊。選了不太高的龍山。塘坑上,落流水響。隨後不上九龍坑山,只跨過石坳山落鳳馬古道出沙螺洞。路程適中,不太辛苦,是一條"養生"線,通告寫"遊龍山養生"。或者因此吸引了少出隊的山友。今早在粉嶺站集合,經粉嶺中心、新運路、馬會道去塘坑
在馬會道近粉嶺公路處轉左去塘坑。
這邊上龍山有幾條路,今日行經配水庫那條路上大嶺。據地圖顯示的位置,可以叫龍山東脊吧
以前上龍山都是行這條車路上配水庫。今日才知這路叫"沃塘徑"

沃塘徑經過塘坑村
直上配水庫



以前都是直上到路的盡頭,在鐵閘左側沿鐵絲網外側走到一條水坑。今日見路左有一塊木板,板上有指示行山方向。那就依指示轉左入林。
原來新建一條水泥路。

到排水溝轉右上配水庫

接回舊路走到澗邊。

離開配水庫,開始上坡


朝東上山。朝早陽光迎面照來,越走越熱


回望配水庫。擴建工程還未完工。

望向聯和墟、馬適路以北興建中的屋邨。




繞過埕山
埕山在左方。不上頂。走上右邊山坳。
再上
回望埕山

過了埕山,又一段陡坡。
到輸電塔下。
輸電塔後再上是"神山"


過了神山,走下一個山坳。前面就是大嶺。


到大嶺。大嶺上有測量柱。但不是龍山的最高峰。
在大嶺欣賞四周風景

龍山有五個峰,分別是埕山、神山、大嶺、龍山頂、麒麟頭,"昔日堪輿師稱之為「五朵芙蓉」"。"五朵芙蓉"可見於山下松嶺鄧公祠的一副對聯。從塘坑配水庫上山,再下降至流水響水塘,便會經過這五個峰。
山頂有已廢棄的觀察站,小心不要掉下坑道內。
山友說難得有"稀客"出隊,要拍大合照
其實還有一兩個"稀客"未到山頂,幾個快腳又早已不見影,根本不齊人。

拍完大合照,隨即離開大嶺。
前面是主峰"龍山頂"
主峰沒有什麼地標
前面麒麟頭

山徑不經麒麟頭頂,而是在右邊稍低處

落流水響水塘

從右至左。石坳山北脊、鶴藪圍、大嶺皮。近處是流水響水塘。

這條路較塘坑那邊的崎嶇。

到流水響水塘的燒烤場。臨時洗手間不見了。
在山腳小休等齊人。流水響水塘西岸有幾棵落羽松。雖然落羽松的葉未變紅,但仍有遊客在岸邊打卡。
遇多年不見的山水隊友。但只記得她在2007年7月15日出隊。廿多年逾千頁網誌,很難找到她昔日的照片了。拍完照又要起步。
行流水響郊遊徑上石坳山,然後落鳳馬古道去大埔

望向對岸幾棵落羽松。過兩個月有機會來欣賞紅葉吧,雖然比不上深圳仙湖和洪湖公園兩處壯觀。
又要上山
雖然有山友覺得累,但難得沒有人退出。

到這個路口轉左去鶴藪水塘




到沙螺洞至鶴藪水塘的山徑。轉右去沙螺洞
沿鳳馬古道去沙螺洞。到此已有收工的感覺。
"香港古道行樂"說這條路上有一塊問路石、一塊四方大石。不過從未看過,亦沒有嘗試去找。
下圖是根據"香港古道行樂"有關沙螺洞的地名。其中"麻雀塘山"應為"麻山峒"?




從右至左,可見"獅子嘔血"、釣神山、白燕岩。
山谷下是拋豬坑

到沙螺洞


經墳場落嵐山


十二點五十分到嵐山乘小巴出大埔中心。
路程十公里。是否"養生"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