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

烏蛟騰-犁頭石-三椏村-拗魚咀-西流江-牛屎湖村-三椏村-犁頭石-烏蛟騰

星期日天晴乾燥,應該開線去既易行又風景優美的地方。想起西流江。路程有點長,但有山有水,沿路沒有高山。已有兩年沒去過了,今日趁上午低潮,先綑岸,回程走山徑。
假日烏蛟騰照例人山人海,巴士總站很早已聚集很多山友。
九點廿分起步去三椏村。
途經九擔租
為節省時間,行上路去三椏村。
遙望吊燈籠。南脊不見有山友。
十點十分到犁頭石廢村

十點廿分到三椏村。村前這大片沼澤與谷埔的同樣吸引。





未到十點半,這間士多已有顧客
十字路口直行去三椏碼頭

寧靜的三椏灣

潮水正上漲,不宜停留太久,趁水位尚低,盡早走到拗魚咀



離開水泥徑,走落泥灘。
開始在岸邊的泥灘向東走
潮水浸過這泥灘時,若不想濕腳,便要走上樹林。
高潮時便要涉水了。
十一點鐘前,潮水高位在1.31米以下,還可以輕鬆走過
遠處的岬角是拗魚咀



灣後的山嶺叫橫排。
又到一個岬角
泥灘已在水下。要爬上石台


到拗魚咀

拗魚咀的石灘被浸,要爬上大石堆


在拗魚咀回望三椏灣。灣後的高山是吊燈籠


繞過拗魚咀,轉向北走。


前面是大龍井。
大龍井山岬和海邊的石排




過了大龍井,前面是個較大的海灣。海灣遠處的岬角是龍井咀。龍井咀右方是虎王洲。

不想涉水,又要爬上岸邊的大石。


到龍井咀前回望。


來到龍井咀。已可看到遠處岬角右方的印洲。岬角後是西流江了。

繞過龍井咀,轉向西北走入一個小海灣。前面這個小山崗上有觀景台。朱維德在「香港舊景掌故新談(一)」說這山崗叫「三椏嶺」。繞過三椏嶺便到西流江。
熔岩

兩年未到過這小漁村,感覺比之前整潔。

想找那個古墳「犀牛望月」。找不到。問村民,她指左又指右,說這地方就是「犀牛望月」。其實古墳就在這個海灘後面的山坡上,但看這個環境,時間又不多,算了。
西流江原叫「犀牛頭崗」。朱維德說「村後的山崗三椏嶺是牛身,前伸為牛頭,崗前海邊二丘是一對內彎的牛角,伸向西北的礁排(烏排)是吐出的牛舌;…北向石灘的西臂是牛的左前腳」
根據以上描述,在衛星照片上畫出這頭犀牛:
牛身後方有牛屎。(想看清楚兩隻牛角,參看朱翁的「香港舊景掌故新談(一)」56頁的插圖。)
再看印塘六寶吧。

離開漁村外的沙灘,繼續綑岸。走到彎角的石排,再轉個彎便是牛屎湖灣。
外面這石排潮退時與陸地相連,是犀牛的舌頭。
走到村後的沙灘。灘後有新建的山徑上觀景台。未有這條山徑和觀景台,我們都是沿岸走到牛屎湖村


這山崗只有六十幾米高,但走了三個多小時,這短短的梯級也不想走。
觀景台上看印洲塘。
右邊是吉澳,左邊的海岬是了哥岩,了哥岩旁的小島是青洲。吉澳和了哥岩中間的水道是印洲塘的北面入口「青洲瀝」
觀景台位置不錯,但留意四周的樹木。幾年後樹木長高長大,還有景可觀嗎?樹木不砍,這個觀景台就廢了。


路程長,打完咭即轉身離開觀景台。其實牛屎湖廢村更吸引。

按朱翁所說,這山崗是牛身,牛身後有牛屎。前面山谷藏著牛屎湖村。牛屎在哪?
牛屎湖灣
海堤後的潟湖





走村徑深入谷中

谷內藏著牛屎湖村
村前有堤壩蓄水。
據說村民在一九六五年棄村。這裡已快六十年沒有人居住,看看變成怎樣


很粗大的魚藤






似乎只有這個灶曾經修整。









廢村不宜久留,打完咭便離開。
去牛屎湖、西流江的路已變成一條郊遊徑。從觀景台走到三椏村,沿途遊人絡繹不絕


牛屎湖山被樹林覆蓋。走出樹林,落山去三椏村。

這裡是欣賞三椏灣的最佳位置。




一點鐘前回到三椏村。還有至少一小時的路程回烏蛟騰

上路較短,寧走回頭路,也不走苗三古道。


快步走上犁頭石古道。過了犁頭石廢村,一段路被封閉而改道。
改道是因為有一棵古樹有倒塌風險。
這棵樹是古樹名冊上有紀錄的五月茶。
之前曾被一棵絞殺植物所纏。
之後又有褐根病。
終於被砍。
繼續沿犁頭石古道走。經過這條落苗三古道的荒徑。上次想從苗三古道走這條路上來犁頭石,剛走入這條路便遇一群黃蜂,於是急急撤回。故此這條路我未走過。

五十分鐘走完犁頭石古道。
又再十五分鐘到烏蛟騰。
乘兩點廿分的巴士回大埔。
以為很晏才回到大埔,沒想到還可以飲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