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

大埔墟站-碗窰路-新屋家-燕岩溪右脊-走馬崗-四方山-麥徑-燕岩頂-燕岩溪左脊-新屋家

 星期日人多車多,懶得去西貢、大嶼山了。隨意選一個鐵路沿線車站作起點,輕鬆走十公里左右便好。想起很久未去過燕岩了,那就去大埔墟起步,找一兩條較少人走的路,先上走馬崗,後去燕岩,然後回大埔墟吃午飯。回家再看今日的行程,原來除燕岩頂落左脊那一小段路外,全程都是在燕岩溪的分水嶺上。
今早照例八點四十五分起步,經行人隧道去運頭塘邨。
沿河邊的單車徑去達運路

接碗窰路上新屋家


到打鐵印食水泵房
轉入食水泵房左邊車路。
離開碗窰路轉入一條水泥車路。走到車路盡頭,經過幾間屋,走梯級經過墓地,之後沿清晰的山徑上走馬崗。
車路很短,走到盡頭已有毛孩開心大叫



沿水泥村徑走到山坡,接上通往墓地的梯級


過了墓地,接上清晰的山徑
根據地政署地圖,這段山徑從墓地到電塔為「大埔郊野步行徑」。這條步行徑找不到官方紀錄,來歷不詳。

經過電塔,再上走不遠,進入竹林,林內有梯級。附近沒有村屋,大概是為電塔維修人員而建吧?


走到約三百米高的位置,才看到四方山



從碗窰路上山,一直都在樹林內,十分悶熱。走到四百米以上的灌木叢,才有涼風吹到
到平緩的山坳時,又熱又累,要放慢腳步回氣

實在太累了,便在大樹下稍歇。
走了個多小時,才到衛徑W094上四方山的山徑。
來到這條上四方山的熱門山徑便輕鬆得多了,至少路較濶,不用閃避路旁的枝葉。
繞過這個山崗後,下一個便是走馬崗。



終於到走馬崗,又忙著打咭。
在走馬崗南望四方山。左邊是燕岩頂
原定路線是到了走馬崗後,在前面山坳轉左,走橫山徑去燕岩。但時間尚早,加料上四方山,轉走麥徑去燕岩頂,再接回原來路線。
四方山高度在七百六十米以上,即是要再上差不多二百米高的山坡。
看著前面這個山坡,有點後悔加料
未走到山坡下,繞過兩個「菠蘿包」

雖有秋風,但仍覺很熱很累。
放慢腳步,總會走上四方山
到七百米左右,又見有石砌的梯級。
幾年未走過這段路了,忘記這裡原來有梯級


走出樹林,穿越矮竹林
到麥徑大休

山徑出口的地標
大休廿分鐘。之後沿麥徑落燕岩頂
麥徑上山友絡繹不絕。

前面的山頭便是燕岩頂。
在此離開麥徑

今日不走經過燕岩廢村那條熱門路線,改行東面山脊上的荒徑。這條路去年走過兩次。山友稱之為「元墩下左脊」。不過既然這條山脊是燕岩溪東南方的分水嶺(左邊的山脊),叫燕岩溪左脊也可以吧?
去年是直接從左脊走上燕岩頂的。今日懶得去找那條捷徑,還是走大路吧。



走下山坡到從走馬崗延伸過來的橫山徑。轉右。小心依地圖的路線走。


順利找到荒徑。路胚仍清晰
轉左向下走。
初段坡度不大,緩緩下行。



開始進入梯田地帶。石砌的矮壆走下一條又一條





能走下來便是好方法

中段穿越密林,要留意路標


路胚不清晰,而且在林中的方向常變

有時要穿過兩條緊貼的樹幹
經過茂密的芒萁叢

撥開芒萁才見路面上的石塊

在倒下的樹幹下走過去
穿越這種樹林,要緊跟路標。前不見有路標時,要即時走回頭尋找。
走了九十分鐘才到祠堂,比預計多了十五分鐘。

出口就在祠堂後面





看到有街燈,應有一條車路吧?便朝街燈走去。原來這條路已變成這樣


離開元墩下出碗窰路

懶得再走兩公里出大埔墟,在新屋家乘小巴離開。今日走了十二公里路。路不難行,但不知何故,很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