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星期日

吊燈籠-蛤塘-梅子林-分水坳-烏蛟騰

上星期行馬鞍山郊遊徑經茅坪落西貢。半途肚痛離隊。今天又出隊了。星期四飲茶講到我很久沒有走過芬箕托,於是今日便上吊燈籠。上山路途短,天氣熱也不致太辛苦。今早出門天陰,還下著微雨。到大埔車站,天氣稍為好轉。這種天氣,上吊燈籠也不太熱。
等齊人。今天十三人出隊,不用分兩班小巴去烏蛟騰。
洗手間前空地長滿含羞草。
我們走南坡上吊燈籠。這條路不用多說,去梅花樁,左上犁頭石古道。





吊燈籠山頂在雲霧中。遠看已有一隊山友在山坡上,比我們早到。

來到登山口,問:「上不上?」當然上啦。

前面那隊山友已差不多到山肩的位置。

低地的石質幼細,古道路面都是泥濘。上到山坡,雖然地面有碎石,但不滑,易走得多。



再向上走,坡度增大,地面鋪滿大石。
這時陽光猛烈,狀態不佳的隊友便要慢慢跟在後面。




走完最陡的山坡,便到這個山肩位置。

我們落後很多,所以沒有在山肩的位置停留,直上山頂。

熱天易使人疲累。很難一口氣走上山頂了。有樹蔭便要停下來。



半途回望山肩的風水地。
只剩下這一段山坡了。先停下來回氣,再一鼓作氣走上去。



終於到山頂。這時天又轉陰了。

留在後面的隊友也到了。

下面是印洲塘,最遠處是黃竹角咀。

在山上商量是否走芬箕托,最後隊友認為經芬箕托落烏蛟騰要走過三、四個山峰,路面濕滑,不宜走上走落了,還是落蛤塘吧。

看到八仙嶺上的黑雲,早些離開山頂為上算。下起雨來,落蛤塘的路便更濕滑了。



先走落一個階地,然後再向下走。
未入樹林,再看一次這個美麗的印洲塘


上次落山被草割傷手指。今次有手套的,都已戴上了。

落山不久,便轉落澗道旁。

之後便是跟著澗道向下走。




我看到最多的「扁擔藤」就在這裡。



這棵藤有尖刺,隔著手套也覺痛。

經過兩次颱風和幾次暴雨,本來可以踏著澗道上的石塊走,現在要左穿右插,避過倒下的藤蔓





 這些黃花灑滿地,似是「異形南五味子」的花

離開澗道,還要貼著山坡走一段路,才到蛤塘村後。




叢林內到處都見蚊包圍著我們。看到這些村屋,終於脫離那大群蚊了。




我們去年九月經過這裡,有村民正在修葺這些屋舍。今天所見,有幾間屋已翻新了。


 有位村民在做飯,他說已在這裡住了十年。真的?




比較一下五年前的照片,便看到現在的改變了。



後面的隊友走得慢。我們便在村口的大樹下等他們。到蛤塘已是十二點二十分。要兩點鐘到大埔飲茶已不可能了。我們選走最短的路,即是去梅子林、珠門田,經分水坳返烏蛟騰。記得小巴開兩點十五分。我們應可以在兩點十五分前趕到小巴站。那樣便可以三點鐘前飲茶了。




看到後面的隊友到了,我們便起步。讓她們留後小休拍照吧。

梅子林離蛤塘不遠,走的又是水泥路,很快便到梅子林。





這幾間村屋的大門已修好,又重新鎖上,不讓遊人參觀了。
梅子林村保存良好,看這些村屋,今天的外觀與十五年前沒有什麼分別。
十五年前我們還探頭入內看看呢。今天不可能了。



這些遊樂設施在六十年代很普遍。在鎖羅盤的舊村校旁還可見。




看到留後的一位隊友的身影,我們不再等了,繼續行程。
梅子林至荔谷古道是一條石砌村徑,兩旁樹林又高又密,想快也不可。






來到荔谷古道。這時大約是一點鐘。立即轉左上分水坳。
十分鐘便看到分水坳。
看到分水坳,只差幾十米路,還是要坐下來。

不久,隊友到分水坳。還有三位留在最後。不過他們落後太遠了,我們十人到齊便起步,上媽騰古道去烏蛟騰。

分水坳至降下坳不是平坦的村路,要先上一小段斜路到亞媽笏。

由亞媽笏到降下坳山火瞭望台路口,還要再上一段斜路。

過了山火瞭望台路口,之後便是烏蛟騰郊遊徑,向下走便到村口。

一點五十分便到小巴站。小巴站只有一個人。
最後我們九人不等小巴了,分乘兩部的士離開,讓出空位給三位隊友乘小巴回大埔。

又要感謝超哥帶來兩支美酒給大家品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