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星期三

排頭村-道風山-沙田郊野徑-城門林道-菠蘿壩

天文台預測今日多雲,間中有驟雨及狂風雷暴,雨勢有時頗大。想了很久,還是選一條較近市區又容易行的路線。上次走城門水塘附近的沙田郊野徑,今天走另一邊,由道風山上城門林道。集合地點在沙田鐵路站大堂,今天出隊九人。
從沙田車站起步,當然入排頭村。經村徑上道風山。夏天到了,新界鄉村的果樹都開始結果了。
排頭村依山谷而建,跟著大路向山邊緩緩向上走,很快便到道風山基督教叢林。



道風山不算高,但要走石級直上,坡度頗大。









十分鐘左右便到墳場閘口。
再上一段石級,便到信義宗神學院。


有隊友未到過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當然要乘機參觀,尤其是道風山的巨型十字架。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由一位挪威藉傳教士艾香德牧師 Dr. K.L. Reichelt在1930年代建立。「道」是神的話語,「風」是聖靈的能力。當時興起中國古典復興建築風格,這些建築都採用這種風格,希望吸引佛教徒到來。
既然想吸引華人和佛教徒,便採用了蓮花十字架作基督教叢林的象徵。這個供教徒作靜修的地下室便叫「蓮花洞」

 聖殿頂的垂脊不是中國傳統的瑞獸裝飾。
原來每條脊上都豎立了四個人像。大概是代表教徒向四方傳福音吧
還有這個1940年上海鑄製的銅鐘
銅鐘上的蓮花十字架正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的標誌。
看完聖殿,便去巨型十字架。



旁邊通往昇天屋的小徑。小徑可直落到道風山道。






參觀過十字架,便走回信義宗神學院,因為有兩位隊友在那裡等著我們。

與兩位隊友會合後,便去沙田郊野徑。



其實今天沒有定下確實的路線。沿著沙田郊野徑前行,先上城門針山段林道再算。

今早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不過有效地區是大嶼山、港島和九龍北。沙田沒有下雨,只是悶熱,沒有涼風。

為了少走二百多級,便走左邊的山徑。隊友說從道風山起計,要上一千六百多級才到「光明頂」。為免嚇怕某位隊友,便走少幾百級吧





接回郊野徑。隨即轉左上山。
未上山便坐下來。
為免「餵蚊」,唯有慢慢走上山。


有心人在石級寫上已上登的石級數目。到這裡已完成五百級。即是還未到三分之一。


中途小休。他說這種身體自然下垂的動作可以拉鬆脊骨。




遠看對面山坡,隱約看到一條小徑。隊友又說要去探探。秋天再說吧。

 


完成了一千級,還有六百多。





記得最後是一條又長又直的石級。走上這段,便完成一千六百多級了。



十點半左右便到頂。
這是兩條路的會合點。有人戲稱這裡為「光明頂」
終於到了。難得他又沒有離隊。
再前行不遠便到城門林道針山段。這時已決定不去鉛礦坳,但又不想上針山。
那就走針山段林道落畔塘徑,又兜一個圈去菠蘿壩,再行引水道去荃灣。

本來打算經標本林才落畔塘徑,最後也偷雞,直接轉左落水塘。




見有枱椅,便坐下小休。


繼續下山,到半閒亭前,又轉落水塘邊的草地。

趁著水塘的水位仍低,可以走下這片被水淹的城門八村之一的遺址,還有巨大的白千層樹




這種澳洲土生的樹木,能忍受夏天又乾又熱的環境,樹皮能保護內層免被山火燒傷。在這裡更可以被水淹幾個月。真厲害。






上星期還可以走過去。今天似乎不容易了。


水退了,露出殘留下來石砌的河堤





走過大城石澗的出口便更難了。





這是百多年前的村徑吧?








半閒亭那邊以前是「城門老圍」, 這裡大概是河背村遺址了。













走回畔塘徑。


之後沿林道去引水道。


到這裡才發覺留在最後的兩位隊友還未到引水道。等了幾分鐘,有隊友跑回頭,直到蝴蝶園路口,仍未見她們踪影。我們推測她們大概是走下路。於是便去菠蘿壩與她們會合。
最後才知她們在途中走錯路口,走右邊的「龍門段」林道,轉上山往虎踪徑那邊去了。後來到了林道盡頭,才發覺走錯路。
於是我們在引水道的林道出口等她們到來。這時下起大雨,又沒有避雨地方。


等了廿分鐘左右,她們才到引水道與我們會合。時間不早了,便改去菠蘿壩乘小巴落荃灣。
又先去蕙荃體育館梳洗一下,才去荃灣飲茶吃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