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星期日

烏蛟騰-犁頭石古道-牛屎湖-西流江-拗魚咀-三椏涌-苗三古道

突然想起很久未去過西流江。聽說政府把三椏村至西流江的山徑擴濶,去看看究竟那條新路是否變成一條家樂徑了。今早乘275R去烏蛟騰,照例巴士站、烏蛟騰公廁都人山人海。九點鐘左右出發。經過這裡,看到烏蛟騰這幾棵楓香的葉已變紅了。
路途頗長。根據以往紀錄,最早兩點鐘回到烏蛟騰。為免餓壞,行上路(即犁頭石古道)較近。漫遊的行山客多數行下路,所以走上路較暢通。
吊燈籠
二十分鐘後到犁頭石廢村。未到村前,路旁有一棵五月茶,古樹名冊有載。但因有褐根病,該段路被封了,要改行新路。




過了犁頭石,便離開樹林。不久經過吊燈籠東脊的路口。
已看到牛屎湖山。山坡上那條新建的郊遊徑十分顯眼。
三椏村大片濕地上的蘆葦。


還有紅樹、鹵蕨。
這大片鹵蕨越來越高
離開福利茶室,往荔枝窩方向走。
不久到公廁。公廁對面有新建涼亭。對面便是山徑入口。以前要穿林而上,現在已有寬闊的石級,又有指示牌。直到西流江,沿途沒有民居。為什麼政府要改善這條山徑呢?
今日路線十分簡單,走新山徑去西流江,然後綑印洲塘回三椏村。昨天已看過高流灣預測潮汐資料,上午九時之後開始退潮,直至下午二時。二時最低水位是一米,應該可以順利綑岸回到三椏村。
新建的山徑又濶又易行。
路旁兩棵大樟樹。

上山途中回望三椏灣。碼頭旁邊伸入灣中的小山崗叫「鵝頭咀」。在這裡看,果然像鵝頭上的髻。




山徑在東坡繞過牛屎湖山頂,再轉向東。不久便見有告示牌。告示牌後便見這條魚藤。看到魚藤,便知到牛屎湖廢村了。
廢村就在堤壩後。堤壩旁的植被已把村屋遮蔽。不過,未到堤壩前,看到分叉路,轉右便可進入廢村。又經過六年,看看村屋是否已全倒塌了?

養豬欄仍在
今日沒有直射陽光,村內是有點陰森。頭上全是樹枝藤蔓,地上鋪滿落葉。沒走一步前,都要小心看清楚樹上、地下是否有異樣。踩到或撞上毒蛇便不好了。






看到石上有K.A.A.A四個字,那是「嘉道理農業輔助會」。不知該會曾怎樣幫這條村發展呢?





曾看過有關村民棄村前的怪事。不過人在村內,不宜嚇自己了。
壩旁有水泥村徑直通牛屎湖灣。這是昔日村民乘街渡回村的通道。
堤壩已有至少經歷半世紀,仍保存良好狀態





村口的牛屎湖灣。
站在灣內的堤壩外望,對面像鐘形的山峰是吉澳的「黃幌山」。左邊岬角是了哥岩,右邊岬角盡處便是西流江。

堤壩後變成一個塘。



以前我們是綑牛屎湖灣右岸去西流江。今日走新建的山徑。



把山坡削開的新建山徑。
山徑接上一條從海邊上來的木板梯級。這條梯級早已存在,其實綑岸走過來更舒服。
梯級頂是這個水務設施。
繼續走往西流江

到一個未開放的觀景台。這裡確是一個好的觀景點。最近是「虎王洲」。太開心。忘了拍近岸的印塘六寶之一,代表玉璽的「印洲」。不過不要緊。西流江對開不遠便是印洲,到西流江可以近看。
看到吉澳,但六寶之一的白沙頭咀的「御筆」便看不到。
較近的島是「青洲」,較遠的是「鴨洲」
對面「黃幌山」、「筆架洲」。即印塘六寶之中,供黃帝出巡的羅傘和放筆的筆架。水面是紙,不用說也見到了。但墨硯呢?那石排不知在哪?
看完風水寶地,印塘六寶欠一寶之後,又繼續行程。最後接上一條水泥村徑。已經到西流江了!村徑旁是舊「西流江漁民子弟學校」。但學校已被鐵絲網圍封,不可進入了。唯有轉左落海邊。這個向北的海灣叫「西流江內灣」。據說內灣後有村,是西流江兩村之一。不過現在已不見有村了。




綑岸去外灣。對開石排是「烏排」
印洲。這個方向看不到像被劈開的小山丘。

到西流江外灣。現時西流江村屋都建在外灣。



印洲雖近,但不能涉水走過去。

碼頭旁的岩石很有趣。這是英安岩,是一種火山岩。細看石上的幼細條紋,便是熔岩流動所形成的。
淺黃色是火山碎屑或是熔岩冷卻碎裂形成的碎塊。


在外灣稍歇,便開始綑岸回三椏村。


水中是紅潮吧?
拗魚咀前經過一斷層。這是因為斷層而形成的角礫石
到下半段,岸邊的岩石變成紅色。這些都是與八仙嶺上所見的相同。




轉過拗魚咀,便見三椏村碼頭。不過這段較難,退潮時也要爬上這幾塊大石。

若是潮漲時,最難是這個位置。因為水浸過石面時,便沒有踏腳位了。


十二點五十分回到三椏村。

為免走回頭路,於是便行苗三古道。
三椏涌口



上苗田又有新建設?
回到分叉路口。
返到這片楓香林。下午遊人甚多。都走到樹前打咭。
兩點鐘後才到烏蛟騰巴士總站。三點鐘才回大埔吃午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