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星期三

石水澗

今日是中秋節翌日假期。預備了兩條路線,都是從烏蛟騰起步,其一是上吊燈籠,另一條路是上石水澗。到時看天氣情況決定。
從大埔墟鐵路站乘275R去烏蛟騰。巴士站候車山友不多,至少沒有長長的人龍。九點廿分便到烏蛟騰。天氣好,就決定去石水澗。
下車後,走村徑朝九擔租方向走。

過了九擔租,留意路右方有支路,那就是去石水澗的路口,亦可上赤馬頭、橫嶺坳等山頭。

過橋後繼續走村徑
跟著「大路」,走入一個正在平整土地的地盤。地盤外圍放了枯枝作邊界圍欄,要跨過那些枯枝才回到村徑。其實應該過橋後,便要轉右走地盤旁邊的泥徑。
村徑就在澗邊,沿著水澗的走便對了。
先橫過水澗,找到在澗左方的小徑。
先上溯石水澗,所以不走左邊上山的郊遊徑
不想踏上澗道中的石頭,便走右邊的小徑

從入口至瀑布,小徑大部份在水澗的右邊,路胚很清晰。



澗旁不時見有石砌的壆,可知這裡曾是耕地。

聽說石水澗谷很荒蕪,路徑不明顯。但走到這裡,似乎不難行


流量不多,澗道亦不算濶大。浸水降溫便不要想了。


澗道兩邊都是茂密的灌木叢,想走下澗道

但不好走,還是回到右邊的路胚。

沿右邊的小徑往上走,避開那段較難行的澗道。

又跟路標向下走回澗道

回頭望,原來剛才繞過一條堤壆。

這種澗道,就算想涉水也會卻步
還是走右邊的小徑舒服






小徑忽然轉右急上。澗道難行,唯有照跟著向上爬。
向上爬時,不要一直上,留意左邊路口。
左邊路口有路標。跟路標向下滑,又回到澗道。

又見路胚在澗道右邊。




來到一個較大的水潭。


在那大水潭前行幾步,抬頭見一石壁,壁下又有一個水潭。原來已到「石墜下瀑」
已到秋天,流量不大,看不到瀑布,只有石壁。
水質很差。
多打幾張卡。這個山旮旯地方,不知何時會再來了




瀑壁右邊有小徑到瀑頂


瀑布石壁下的水潭叫「烏龜潭」。有金錢龜嗎?

上瀑頂途中,經過幾條壆。想不到在這山谷深處的瀑布旁,竟然曾有人耕種

不想太早爬上橫嶺,便要留意左邊,有路胚引領回到瀑布頂澗道

這就是走出瀑布頂的路胚

走到瀑布頂,便進入下半場。從這裡開始,便似走入黃竹涌的「迷椏走廊」。這段澗道平緩,但路徑不明顯。
走落澗道,左邊不遠就是瀑布頂。
這裡較開揚,石面沒有青苔。舒服得多了。


細心看,其實澗水很清澈的


不久又走入密林


兩邊已沒有路胚,只有按自己選的路徑走

有時兩邊都很密,要走入澗道裡


有時旁邊似有一條隱徑
走幾步,又要回到澗道上


今日石水澗流量很小,所以可以隨意踏著旁邊的石塊或濕泥前行

其實這種路線不好玩。我想很多山友都不會走這段澗道,走上瀑布頂後,便在下一個路口離澗上橫嶺了。或者是這個原因,沿途極少路標。

難得有一段像樣的小徑

有時在竹叢之間穿插



前面不通,又走過對岸試試







這谷地雖然狹小,但澗邊有小台階,隱約覺沿路都是棄耕地
看地圖,這裡就是「石水澗」。根據介子:「石水澗為一小高台,在狹谷之東端。東南高夾,西北略瀉。其地已無居人數十年。年前頹石牆基,依然約略;廢田規範,依稀宛約。小徑自谷中穿插,遊者每能盡意;今則什草高亂,舊物、山徑全失,唯見一片荒蕪,非知遊者不易辨別。谷之東側,一坑發自「石水澗」而順谷西落「九擔租」;坑旁多黃竹密叢,然均瘦亂。其實石水澗一詞,或不單指舊地一片,而是概括小坑所經之谷道,此則有待進一步之探証。」
這裡不見「頹石牆基」,但似有「廢田規範」。翻查1898年駱克所寫的「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書」,其附件五「新界各個村莊名稱和人口表」有「石水澗」一項。「石水澗」是一條客家村,人口 20。
但在二次大戰時,該村只有一戶人家。周奕在「香港英雄兒女」書中記述當時東江縱隊總部把電台搬到新界,大隊長蔡國樑便找到石水澗村。「戊叔叔侄二人除了當義務交通員之外,還要兼顧電台人員的生活採購工作。」「石水澗源起橫嶺,翻過橫嶺山頭,可以遠眺印洲塘和吐露港與赤門海峽。從地理環境看,極適合游擊隊藏匿和設立通訊站。
今日到此,什麼痕跡也沒有了。
走了很久還未到郊遊徑,有點悶了。
兩邊草很密,前無去路,又不想涉水。
看看地圖,其實已十分接近郊遊徑。只需打林走不足廿米,便逃出生天。
立即行動。

五分鐘便闖出密林到這條郊遊徑

時間不早,夠了。轉左行郊遊徑出九擔租
本來想離澗後上對面橫嶺赤馬頭、雞仔峒。當然放棄了。


前望吊燈籠。下星期日的路線


走這條郊遊徑也不輕鬆








回到石水澗旁的村徑。今早走這條路入澗,現在轉右出烏蛟騰

橫過水坑
又經過今早曾誤入的地盤

過石橋回到水泥村徑出烏蛟騰

九擔租
烏蛟騰那幾棵楓香





一點半左右乘車回大埔
走了不足六公里,來回石水澗走一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