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閒遊。預測今日天氣會好轉,不會像昨天一樣下雨,天色灰暗。西貢太多人,大嶼山、屯門太遠,於是找了一條走過的新界東北路線,上馬頭峰過雞仔峒。落山有兩條路可選:其一是去大峒落下苗田,另一條路橫嶺坳落石水澗。前者路線較長,又要上斜回烏蛟騰。後者路程較短,但要吃幾個"菠蘿包"。最後還是選了後者,因為五年未走過。這個理由已足夠了。
今早乘275R巴士去烏蛟騰。這還是第一次乘雙層巴士走這條新娘潭路。九點十分到烏蛟騰下車。先整理一下。九點廿三分才等齊山友起步。神壇後有路,但自從有了這條船灣淡水湖郊遊徑後,大多數人都去這個路口上山。
直扯約八十米斜坡沒有熱身,起步便上樓梯斜坡,很累。
幾分鐘後走完梯級,已走上較緩的山脊。
對面橫涌石澗、金童脊。遠處是八仙嶺。
緩緩地上行
走了廿多分鐘才到馬頭峰。
前望船灣淡水湖
向左望,右邊山嶺是橫嶺諸峰。中間是石水澗,澗谷內有石水澗廢村。澗谷左側山脊從遠至近有二嶺、窩仔峒、嶺尾墩、芙蓉尾等山峰,亦是今日回程所走的路。
還未回氣又要起步,有山友已走到前面山坳了
沉積岩易碎,地面滿佈碎石。地面露出粉砂岩、頁岩的層理面,石面光滑,易滑倒。
轉過大彎,開始上赤馬頭
過了赤馬頭後,又要經過一兩個山坳去雞仔峒
雞仔峒有測量墩。是全程最高點了吧?
雞仔峒之後又是一個山坳
以為過了全程最高點便舒服了。原來還要上一段斜坡到這個山頭("橫嶺頭峰"?)
地圖上橫嶺從西面馬頭峰至東面鹿湖峒的山峰名估計大部份是根據"介子"所寫的"東北區域面面觀"。正如介子所說:「....橫嶺一脈各峰,除其中一二可斷其名稱無誤外,餘多向乏正確名字。故山上有峰而無名;資料有名而無實證,也就只有依所知次序加以推斷配上。」其實前輩們行山時尋訪村民也未能證實那些地名,所以不必太認真。
十點廿五分到橫嶺坳分岔路口
轉左落石水澗回程
離開分岔路向北走,不久轉向西,路就在石水澗上游左側的山脊上。按香港遠足地圖(即Open Street Map),轉左走不遠便到"三台頂"。按"東北區域面面觀,"山徑在(橫嶺頭)峰北向東北繞落山坳,然後東去過「三台頂」接「大峒」。三台頂為橫嶺頭與大峒間一平頂,較近大峒而向北;頂上有山徑下通下苗田村附近,也是登橫嶺的一條明顯捷徑。"所以三台頂應該在大峒附近,圖中的位置未必正確。至於"赤珠笏"一地,根據介子所說:"據知自九擔租谷口而來,一路上有「赤珠笏」(篤)及「赤珠門」者,惜均不知確指何地,且問證乏人,今亦只存舊說而已。"
繼續沿石水澗左面山脊走。
感覺比以前開揚易走。
中途下走到一個山坳。
山坳底是石水澗的其中一條支流。
跨過乾澗,反彈上山脊
沿石水澗北側的山脊走
走到山坳,前面又有一個峰
轉向東北
然後再轉向西北
最後一個菠蘿包
吃過最後一個菠蘿包後,轉向西落石水澗
一直到烏蛟騰都是向下走了
落石水澗
橫過澗道,路在對岸
沿路走出去便到九擔租
過橋
路口有鐵鍊
原來不是封路
轉左出烏蛟騰
半個月前這條百花油麻藤吊滿禾雀花。
十一點半到烏蛟騰。
2019年9月15日走相同路線,九點半起步,十二點五十八分才返到巴士總站,需時三個半鐘。今日走了兩小時十分,十一點半回到這裡。可能上次天氣熱,今日還算清涼,所以失了預算,太早收工了。
全程七公里
十點廿五分到橫嶺坳分岔路口
轉左落石水澗回程
離開分岔路向北走,不久轉向西,路就在石水澗上游左側的山脊上。按香港遠足地圖(即Open Street Map),轉左走不遠便到"三台頂"。按"東北區域面面觀,"山徑在(橫嶺頭)峰北向東北繞落山坳,然後東去過「三台頂」接「大峒」。三台頂為橫嶺頭與大峒間一平頂,較近大峒而向北;頂上有山徑下通下苗田村附近,也是登橫嶺的一條明顯捷徑。"所以三台頂應該在大峒附近,圖中的位置未必正確。至於"赤珠笏"一地,根據介子所說:"據知自九擔租谷口而來,一路上有「赤珠笏」(篤)及「赤珠門」者,惜均不知確指何地,且問證乏人,今亦只存舊說而已。"
繼續沿石水澗左面山脊走。
感覺比以前開揚易走。
中途下走到一個山坳。
山坳底是石水澗的其中一條支流。
跨過乾澗,反彈上山脊
沿石水澗北側的山脊走
走到山坳,前面又有一個峰
轉向東北
然後再轉向西北
最後一個菠蘿包
吃過最後一個菠蘿包後,轉向西落石水澗
一直到烏蛟騰都是向下走了
落石水澗
橫過澗道,路在對岸
沿路走出去便到九擔租
過橋
路口有鐵鍊
原來不是封路
轉左出烏蛟騰
半個月前這條百花油麻藤吊滿禾雀花。
十一點半到烏蛟騰。
2019年9月15日走相同路線,九點半起步,十二點五十八分才返到巴士總站,需時三個半鐘。今日走了兩小時十分,十一點半回到這裡。可能上次天氣熱,今日還算清涼,所以失了預算,太早收工了。
全程七公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