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

鶴藪水塘-白燕岩(南山)-屏風山-南山尾-沙螺洞

上星期在屏風山穿林,記起衛徑九段旁邊的白燕岩未到過,便想去走一趟。回家蒐集資料,發覺有路沿西脊上白燕岩,入口在鶴藪水塘大壩旁。不過資料不多,只有兩三個網頁/相簿介紹。趁現在天氣乾爽,便決定開線行白燕岩。現在叫「白燕岩」的山頭,地圖上是沒有名字的。其實它應叫「南山」。現時地圖標示為「南山」的,應叫「白燕岩」。兩者是掉轉了。不過既然現在大家都跟地圖,也就叫「白燕岩」吧。看過相片,相信大家有能力應付西脊的路。今早在粉嶺集合。出隊十七人。
我們沒有乘小巴去鶴藪,只是跟從前的習慣,經過布格仔、流水響道去鶴藪。

走過這裡無數次,所以經過這些圍村,也沒有興趣了。



布格仔的薑花田已快被薇甘菊淹沒了。


差不多走了一小時,快十點鐘了,才到流水響道。


沿鶴藪道去鶴藪水塘。沿途都是一些農莊。




過閘口,還要繼續走十多分鐘,經過營地,才到大壩。


上山的路在水壩的另一邊。


這個尖峰就是今天要上的「白燕岩」。面向水壩的山脊便是我們將要上登的路。我們未走過,看來不算太陡峭,我們應付得來。


登山口在這個人工斜坡頂。以前沒有梯級。這些梯級不是為了方便我們吧? 😉

後面的隊友還未到水壩。



登山入口的記號不用我多說吧。不過這入口還多了一條枯木。
入林後,走上幾步,便見這個。
這條算是冷門路線。不過路胚也清晰,還有舊布帶。我們經過這裡,便縛上新的。
坡度不算太大,但地面滿佈枯葉,還有乾泥和碎石,鞋底易打滑,雨天便不宜了。




十多分鐘後,便離開樹林,進入灌木叢。



回頭望,見到「石坳山」,但下面的鶴藪水塘被樹林遮蔽了。


前望便是山頂,看來不算高,應該很快便到山脊頂了。

走出樹林和灌木林,進入較平緩的一段山坡,可以回氣,欣賞一下風景。




他身後這棵樹的樹幹滿佈尖刺,不小心用它作扶手便慘了。




 今日天朗氣清,清楚看見(從左至右)沙螺洞、九龍坑山、石坳山
這個是最陡的山坡,在底下看不覺很陡,但走到山坡上面便知道了。





開始上登這山坡,路徑還是清晰的。
要爬上一兩塊大石。坡度頗大,要一個跟一個,跟離稍遠才安全

我們在爬坡的時候,後面的隊友才走出樹林



相較兩星期前我們走過的薄刀刃西脊,這條山脊便較容易。





這裡回望,一直都可以看到整個鶴藪水塘。有人說這角度看鶴藪水塘最美


走幾步,等上面的隊友再上登,我們才再繼續



又爬上一塊大石。


終於爬上這段山坡的肩膊位置。又是小休觀景時間。



對面隔著「白鶴石澗」的山脊便是地圖所指的「南山」


留低後到的隊友在這個肩膊位,我們繼續上登。

又是一段稍平緩的路。
再走上這個斜坡便到頂了。看上去,不算太陡,應該很易應付,可以順利登頂。







這個原稱為「白燕岩」的「南山」更陡峭,還有岩壁。這邊的路相對較容易了。





後面較近的山谷便是平山寨和南山尾。想不到我們稍後又要走進去闖林。



為什麼那麼陶醉呢?

最後這個山坡的地面是碎石,似乎比剛才要走過的石面難行。雖不致危險,但要小心落腳位。












 
爬上那陡坡,已到脊頂。

旁邊是南山。看來要找機會去看看這真正的「白燕岩」了。

白燕岩比屏風山的風景更美。若有行山經驗的話,走這條路上屏風山,比行衛徑九段的天梯好玩得多。




對面是衛奕信徑第九段,被屏鶴石澗分隔著





到頂已是十一點半左右。在此大休。在這裡任何一個方向的景觀都美


這邊是白鶴石澗。



他們嫌這裡風大,要走去前面的山坳避風





清楚看到深圳的大、小梧桐
吃完東西,便起程回去。沿脊走,先去衛奕信徑。










從衛奕信徑看這塊石壁得多,原來石壁上的脊樑頗寬闊。












回望白燕岩





研究一會,放棄直落衛奕信徑,前行稍遠的位置,去落丹竹坑的路口







前面是水門山,地圖標示的龜頭嶺。









到衛奕信徑,要決定回程路線。有隊友很想再去屏風山落南山尾。上星期剛闖過的隊友當然面有難色。但最後還是勉強改變主意,轉頭去屏風山。



又見這個山谷。
大家細心觀察,留意山谷內是否有山徑的痕跡。其實看到也沒有用。看到的只是因為初段草較矮。最難是近谷底的樹林和草叢。從上星期所見,谷底應是非常密了,若不再暴力爆林,恐怕走不出去。





那隊友當然一馬當先走了下去。其他的隊友都留在路口,看看那隊友是否會找不到路走回頭。他當然不會轉頭!
在催促下,大家唯有無奈地跟著走下山谷。

今次小心找路橫移,不再向下直衝了。



在這種山坡,很難留下路標。所以也不用找引路布帶了。在路口附近看到一、兩條後,之後便靠方向感和手機地圖 + GPS定位了。


可能山頂附近泥土水份少,所以草已乾枯了,也不太高和茂密,找路不算難。

雖然跟著手機地圖路線,但其實卻是看不到任何路的痕跡,只是一味踏草前行。



再向下走,草越來越密,還開始有矮灌木,難行得多了。

到這種植被的山坡,根本連什麼路的痕跡也沒有了。只得用GPS定位跟著手機地圖路線,避開灌木,踏著草前行。有時走偏了,便強行走回正確路線的位置




灌木越來越多和密,要橫移也越來越困難。


跟著進入芒萁叢。芒萁較易處理,只要強行踏上去便可以。不過,因為看不到路面,踏著凹位會扑到,也易扭傷腳。


找到「正路」但也沒有用,因為大部份的路徑早已消失。




終於走到一段明顯的路徑。這段算是最容易的了。



 


有人記得這棵樹。那就盡力撥開野草向著那棵樹走去吧




 
記得上次是在這個尖峰對下的位置向下走的。我們沒有走錯。





 


最後要穿過前面這個小樹林。這也是最難的

樹林其實是一條小澗道。澗道有水,當然植被又高又密了。





樹林內陽光少,植被稀疏。但外圍便滿佈矮樹,幼枝藤蔓圍封著。要找個較疏位置,強行推開踏平,才衝出重圍。


衝出樹林,前面是一片厚厚的芒萁海洋。要找路根本沒可能。
照老辦法。直接踏上去。又跌又撞,向下直闖。






跟著一條乾澗走。  


  
最後來到一大片竹林和草叢。

今次又強行又推又踩。這次難得多了。

最後在旁邊找到缺口。


到最後一段了。這大片草地已是黃鶴石澗旁邊的廢田。草地的另一邊便是水泥村徑。不過怎樣走過去呢?

當然又是照樣踏著草走。田畦有幾級,每級有一條田壆。踏草的時候,踏下田壆時,踏空了幾次,跌在厚草上。



走了兩小時才到黃鶴石澗旁的水泥村徑。這時已是兩點半。
這是我們走過的路線。不能用作導航的。
立即全速走出平山寨。這段路上星期已走過兩次,不用等人了。

 

到石橋。停下來吃最後一塊麵包。早知有這一著,大休時吃剩一塊。



吃完仍肚餓。大家匆匆起步,趕快出鳳園回大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