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星期三

川龍-白石橋-麥徑九段-單車徑-大帽山道-大坑尾脊-響石墳場-芙蓉山-菩提徑-荃灣

經過幾次暴曬下行山,今日要找一條較輕鬆,又有樹蔭的路線。最好是去大帽山郊野公園了。因為理論上每上升一千米,氣溫會下降6.5度。現實當然不會達到,但至少不會比山下熱吧?
因為熱,又再偷懶,乘小巴上川龍,又走少了一段上山的路。若不是51號巴士一小時一班,便再上到最高位置荃錦坳起步了。
從川龍落山,很快便走完。於是兜路行,先去白石橋,然後再回頭上響石。從川龍去白石橋有上、下兩條路。一條是回走荃錦公路,去煤氣管道起點。另一條當然是在村口橫過荃錦公路,上牛寮了。
隨意選了一條。既然已經橫過馬路,便行上路去牛寮吧。從牛寮去白石橋,全程在樹蔭,山徑平坦易走,是夏天理想的路徑。


這條路上荃錦坳。已走過無數次,很熟悉了。

來到這裡,見左邊有一個路口。路口被人放了幾條樹幹攔住。記不起有沒有「路不通行」之類的警告牌。記得以前是走過這條路,於是便懶理橫放著的樹幹,走入這條山徑。看地圖,這條路在一條山脊上,都可以接回去白石橋的大路。
山徑清晰易行。走不遠,便要向下走,橫過一條小澗。

之後走上指向馬塘的小山岬。這段路頗陡,但有人放了繩索。
見路口靠右,朝白石橋方向走。
照例經過墓地

行慣這種路,不覺難行


偶然穿過這種植被,仍通行無阻。




最後順利走出不通行的路。
出口就在這個十字路口。前行去白石橋,轉右上麥徑。
向西行只不過是時間多,轉個圈。今日主要是去響石落荃灣,到這裡便回頭,上麥徑去大帽山道。


很快便到麥徑九段,之後去荃錦坳。可以逆行麥徑,也可以再行遠一點,落越野單車徑。行麥徑是水泥車路。行山友不喜行硬地,那就走多一點路,落越野單車徑,到黃麖坳再決定。誰知這決定是錯了。
本想走越野單車徑,過黃麖坳再接甲龍林徑,然後回頭上荃錦坳。
這條路是麥徑九段落河背的大路。涼風中緩緩下行,很舒服。





到越野單車徑。
又是平坦易行的路。星期日才走過一次。


其實不太喜歡走這條山路,因為不時有一隊單車經過,要讓路。但今早走著,不見一架單車經過。遠處還有鋸樹的機器聲。那時只感到有點奇怪。

到越野單車徑的分叉路口,走上一小段斜路便到黃麖坳。轉個彎,突然前面被封路!
路口有膠帶攔著,有工作人員阻止前進。原來前面正在清理倒在路中的大樹。工人正開著機器鋸樹。走了這麼遠路到這裡,不想走回頭,於是請工人暫停一會,讓一讓。但被拒絕。當然他們有理由這樣做。但既然不通融,就要和他們吵一架,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若真要封路,為什麼不在路口放告示?或派人在兩邊路口守著?要山友走了一大段路,快走完了,才知道路不通行?是考慮不周?抑或懶得走去路口封路?山友們鬥不過,唯有走回頭。
封路的人說回頭有很多路可以走的。那用他說?我不識路嗎?又走回麥徑路口。
早知逆行麥徑出荃錦坳算了。
途中遇到迎面而來的山友。他們也是因封路被趕回麥徑!
回走到荃錦公路,上大帽山道。
在這裡休息一會,吹吹風。

下半場是行一條山脊(大坑尾脊)落圳下附近的「大曹石澗」,然後反彈上舊軍路。這段大曹石澗土名「打逕坑」或「川龍坑」 
本來去大坑尾脊可以在停車場起步,行家樂徑接入。不過還是跟行山隊走過的路線吧。先上大帽山道。
在一個轉角位轉右進入小徑
路胚清晰,所以不算是荒徑。

很快便到「大帽山遠足研習徑」。這是個十字路口。直落和轉右都是那條遠足研習徑。既是研習徑,便有研習的題目。路口這塊牌上的問題好像是:「若行山時遇到山火,應向上抑或向下走」?
要去大坑尾脊,在十字路口要轉左。轉左便是向下走。走對了路,但答錯題。

這條路郊區地圖也有標示,路徑清晰。只是我從未走過。其實我從未來過扶輪公園。
不久經過一個墓。看看碑文,知這裡土名「大坑尾」。大坑當然是指附近有一條澗。地圖顯示這條脊在「打逕坑」旁邊,大坑是指這條打逕坑了。
過了墓地,路便較難行了。來掃墓的人是從上面走下來?





橫過一條小澗




下段有點崎嶇

最後到打逕坑主澗




這條澗流經川龍,是大曹石澗的上游。


橫過澗道,有村徑出荃錦公路。不過還想再上舊軍路。
這條村徑可出荃錦公路。
轉左繼續上山去舊軍路響石墳場。


走這條荒徑上舊軍路一個手臂彎位。



荒徑當然是崎嶇難行。








這段路只有一百米高,怎麼像走不完似的?大概是有點累了。

終於到軍路
先停下來吹風降溫

今日落荃灣飲茶。到舊軍路便轉右,去芙蓉山,打算落「和尚吊頸」
很少走這條墳場車路落山
經過龍門郊遊徑入口。繼續前行去芙蓉山(314山頭)



前行去314山頭,有長長的石級落引水道。



到這個觀景台。左邊是石級路落「和尚吊頸」出引水道。
走出觀景台
前面有路落引水道。



觀景台圍欄外的測量柱。

路不算崎嶇。總好過行石級路




最後來到這裡
下望引水道。
到引水道後,便覓路落荃灣市區。先轉右看看。右邊較接近荃灣地鐵站。
走這條路吧,應該可以落市區的。

走到這裡才認得這是觀音巖徑。以前是從下面走上來。反轉方向便不認得了。





左右兩邊也可落山。街坊說右邊的路較好,那就走右邊的路吧。右邊這條叫「菩提徑」。左邊那條去「觀音巖」


未走過這條路,每次都是走另一邊的。



這邊特別多「石」。這是「三臺石」
似什麼?蛤蟆?
下走到另一面
猜對了。是蟾蜍,都是蛙類



又一塊石。叫什麼?
是「獅王石」。不過有人寫上「佬千」。
怎麼看也不似「獅王」
回頭看,另一個角度也不像。













左右兩條路也可
走了右邊的一條










到芙蓉山路。

出愉景新城
今日在荃灣北兜一個圈,無端走多了兩三公里路。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