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星期三

鶴藪路-南山-平頂坳-水門山-大瀝嶺-南涌郊遊徑-老龍田北脊-南涌

 今日又去屏風山、南涌郊遊徑。今年已去過兩次白燕岩,今日行旁邊那條脊上屏風山。隨後落平頂坳,但又不想再去海背嶺,行南涌郊遊徑又太悶。省起還有一條線未走過,那就當作今天的壓軸節目吧。
今早乘52B線小巴去鶴藪。
村口落車。
行鶴藪路上鶴藪水塘。


過了主壩,在這個彎位的人工斜坡梯級上山。
見右邊有路便可以進入樹林,沿清晰的路胚上行。
這邊上屏風山有三條路。衛徑那條天梯大家都很熟悉了。天梯中段的一個坳位下有一塊巨石,石下有岩壁,名為獅子嘔血。下圖還顯示另外兩條。其中一條地圖錯誤地標示為「南山」。那條脊應是白燕岩。今日走那條山脊才是「南山」
沿人工斜坡的梯級上行,到這裡轉入樹林。
這條路又是越來越闊。
今早吹東北風。初段在樹林,感覺有點悶熱。走完一段斜坡,到一個稍平緩的台階。離開樹林,吹著微風,涼快得多了。
向前望,還有很長的路才到山頂。
回望對面278山頭。本來打算加料從營地走上這個山頭,再行郊遊徑落水塘主壩。可惜營地全被封閉,連營地旁的洗手間也關門多時了。

中段最陡最難行。不過其實這段只是相對上較難,行慣山,這不過是一條普通的山徑而已


有點陡,但扶穩踏穩便可


遠望南山尾這個最難搞的谷地。

左邊是白燕巖(439米)。白燕巖這條山脊末端的山峰是「尖尾墩」
走上最陡的一段,又到一個小台階,再上一段,便到脊頂。

誤信地圖,離開主徑去找「獅子嘔血」石。其實那景點在對面衛徑。很清楚看到那塊「獅子頭」巨石,嘔血那塊岩壁便看不到。
從鳳馬古道上看獅子嘔血,大概就是這樣。塌坡呈現帶紅色的岩壁,塌坡頂端有石塊突起,那就是獅頭,紅色的岩壁是嘔出的血。


對面屏風山主峰,叫「嶺尾山」(531米)


南山有「小排牙」之稱。未去過深圳排牙山,就看看這狹窄的山樑吧。
回望這個高470米的南山(又叫釣神山)
還有一段路才到連接屏風山的山脊



連接南山和屏風山的山坳,衛奕信徑在山坳中穿過

十點半鐘才開始落山去平頂坳


原定計劃是轉右經老龍田北脊去南涌。來到平頂坳,時間尚早,又不想太早收工,唯有加料。
有什麼地方去呢?千溪走廊入口有黑蜂竇,海背嶺又剛行過了。那就上大瀝嶺/大瀝頂,兜去孩兒坐欄,再接回南涌郊遊徑吧。大瀝嶺現時叫龜頭嶺,這個山有三個峰:大峒(主峰)、二峒(副峰)、大峒尾。南面那個峰叫「水門山」,那條落公主山的路叫「刀背徑」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地圖還是用「大瀝頂」這個名。不知何故,七十年代之後便改為「龜頭嶺」。其實「龜頭嶺」,又叫「獅頭嶺」,只是龜頭嶺村後那個302米高的山峰。
在平頂坳那個路牌後,有山徑直上水門山。剛轉入山徑,便橫過這條已沒有流量的獅頭坑上源。

對面屏風山。屏風山北坡滿佈溪谷。


走上水門山,還要過這個山坳,再上大瀝嶺。
水門山頂沒有測量躉,連山徑也沒有
走上六、七十米的山坡才到大瀝頂。

到大瀝頂時,突然起霧,下起微雨來。

這種天氣不會有大雨,所以沒有雨具也不用慌,但也不可以在山頂小休了。匆匆走到大瀝頂副峰,即「二峒」

走下陡坡到「孩兒坐欄」
雨霧飄來,已看不清「欄」外的景物
經過風水穴,穿越樹林,出南涌郊遊徑。
上星期的路標仍在

到郊遊徑轉左落老龍田
走過山坳,轉向下走梯級。前面這個小山崗便是老龍田北脊。

再看這個山,全是密林,接下來的路應該不會容易了。
走下梯級,來到路口了。
南涌郊遊徑就在這條山脊的東面山坡上。這山叫什麼呢?不知道。大概因為山脊在老龍田的北面,所以山友們便稱之為「老龍田北脊」吧?
剛從郊遊徑進入樹林,只隱約見有路胚。
先扶著樹幹,在山坡橫移。
跨過一個乾谷,橫越一個小山咀。之後面向著右邊的山崗走上去。
據所得資料,今年五月有行山隊走過。但除此之外,應該只有很少山友走過這條路,所以見有路胚,已是喜出望外。


坡度頗大,但扶穩樹幹,上山的路不算難。
多拍幾張,紀錄這條荒徑是什麼模樣。







經常要踩著厚厚的枯枝落葉,又要彎身避過藤蔓。路胚雖模糊,但因為知道七個月前有行山隊走過,不擔心會走錯。
根據地圖的路徑,整段路大致是在山脊線上。不過有兩三個位置要橫移一小段,要小心尋找路標。

巨型的羊角拗果實


左邊是海背嶺。

不小心踩進一個大泥洞。嚇了一跳,幸好沒有什麼毒蛇、黑蜂、捕獸器
走了五十五分鐘,到一個墓地。三個墓碑上都被食環署貼上一封信。大概是墓地未經批准吧?奇怪是食環署如何得知在深山有這個墓地呢?
有墓地,當然有拜山路。餘下路程便輕鬆得多了。看這條路開得多濶!


越向下走,便變得越窄,草也越密




從墓地走十二分鐘,便到南涌郊遊徑。右邊便是出口。走了七十分鐘才走完這條「北脊」
出鹿頸路


接連兩輛小巴也滿座,唯有步行出沙頭角公路

乘小巴回粉嶺吃午飯
今日的路線後半段算是有點驚喜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