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

鶴藪路-鶴藪水塘-南山-大山峒-平頂坳-南涌郊遊徑-海背嶺-南涌楊屋-鹽灶下

這幾天有隊開線去桃坑峒、桂角山、觀音脊、大東山,為免山友們一星期去兩次相同地方,今日不會去那幾處。從以往行山的紀錄選了鶴藪至南涌這條路線。八點四十分在粉嶺站集合,乘52B線小巴去鶴藪路。九點鐘左右到齊起步。沿鶴藪路上鶴藪水塘。大家還記得在營地路口那棵番石榴。

今早強烈季候風訊號還未取消,走到空曠的水塘主壩,清風送爽,一年之中難得有這麼舒服的天氣。

從鶴藪上屏風山有兩三條路線,今日選了水壩東端的山脊。這條脊還未有名字。因為在屏鶴石澗(土名蚺蛇坑)左方,那就叫屏鶴石澗左脊吧。
走過主壩,再前行到轉角處,見維修梯級
走上維修樓梯

在適當位置離開樓梯走入樹林。初段幾乎不見有路胚,要踩著枯葉碎石往上走。
不久走出樹林到滿佈芒萁的山坡。

向後下望拋豬坑、鶴藪水塘
過了芒萁叢生的緩坡,開始上陡坡

陡坡頂有一堆大石,又是山友們的打卡點



離開那堆大石,再上是一條狹脊。然後來到滿佈碎石的陡坡。
向後望才知這段山坡有多陡峭。既要踏穩,又要防落石,算是最難行的一段路了。

對面是衛徑九段天梯。這裡還看到獅子嘔血
屏風山主峰


還未到這條脊的最高點。



對面白燕岩。

這條山脊在地圖上被標示為"白燕岩",根據黃垤華所撰的"香港境內主要山岳概述",其實應叫"南山",或"釣神山"








難得有好天氣,山友們都忙著拍照


捨不得離開這石樑


朝屏風山的西北脊走去。
回望這條屏鶴石澗左脊



這裡北望,左面山脊是剛走過的南山,右面是白燕岩所在的山脊。"大山峒之西,一嵴歧出,起一峰為南山,座標KV104905" -香港境內山岳概述。即是說大山峒是兩條脊的連接點。
所以這個山頭就是"大山峒"了
前望龜頭嶺(大瀝頂),中間是平頂坳


原來的計劃是南山之後行南涌郊遊徑落老龍田出南涌。但山友建議行海背嶺。兩條路的路程相差不大,那就改線吧。

落平頂坳的路破破爛爛,想快也不行



到平頂坳轉右行南涌郊遊徑。其實這段郊遊徑在2023年9月11日被封閉,至今封閉的通告還可在官網看到。



走到C2505標距柱,轉左入林。
隱約可見樹林是在一片平地上,山邊有風水穴名"孩兒坐欄",穴前這片地叫"鹿湖"
由此經海背嶺落南涌
近年多行山隊走這條路,原來很易迷路的林路現在已經很清晰了。

走下陡坡到海背嶺與龜頭嶺之間的山坳


山橙




山坳內的樹林和竹林


前望海背嶺

要上行八十米才到海背嶺

到平坦的海背嶺上

無論哪一個季節海背嶺的路都不好走,地面有突出的石塊,又有橫生的藤蔓和樹根。

不過風景的確很美,尤其在中午過後,太陽在偏西位置之時。



落山前,要細賞沙頭角海和禾坑的景色。




落山的路分兩段,先走下到前面這個山坳。
常走的路是要經過山坳,跨過前面這個山頭落山。但山友們在山坳轉右走了另一條路



這條路我未走過。
到那個山頭前,見有分岔路。見前面的山友轉右,我們照跟。
走了幾步進入樹林。感覺不是以前走過的路。因為走那條路時,是面向著沙頭角海的。
不過沿途路標清晰,似是萬漫廣的標記,那就放心了。





走新路,有新鮮感。但沒有風景看,又有點可惜。







經過電線桿。

一點鐘才走到南涌路。這條路走了廿五分鐘。
轉左出鹿頸路。未有小巴從鹿頸開出,那就行鹿頸路去鹽灶下出沙頭角公路
墳場的路口。以前都是走這條路去海背嶺

一點廿分到鹽灶下巴士站
走了差不多四小時,但路程不足十公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