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8日星期三

北潭凹-麥徑三段-榕北凹-雷打石橫山徑-大王爺坳-鰂魚湖

今日九一八。中秋節翌日假期。估計大家這幾天吃了很多月餅,要動一下了。於是選了一條較辛苦的路線,行麥徑三段,雷打石落坪墩。下星期已到秋分,天氣不會太熱了。看看今早的風向。吹東北風,不錯。北潭凹上牛耳石山的山坡正好迎著東風。
天文台大早已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不過又預測風勢較大(前日預測今日吹四至五級風,高地間中六級)。既然風勢較大,行山都不會感覺"酷熱"吧?
八點四十五分已到北潭凹。
沿麥徑三段上嶂上,但不入士多,走捷徑去畫眉山。
九點鐘集合出發。
感覺十年也沒有走這段麥徑上嶂上了。當然,跑山的山友例外。
山友已提醒這段路頗辛苦。
其實石級多長也不重要,放慢腳步總會走完。這條路甚寬,怕暴曬可以用雨遮,但悶熱便沒法了。
好在今早有東北風吹到,較上星期行石芽山舒服得多。

遠望西貢

中間有一段平路,可以回氣。
走到平路,已完成一半

過了這段平路,接著是開揚的山坡。離山頂已不遠了。




走了卅五分鐘到山頂
風景不錯。山友們忙著打卡




享受過清涼的東北風後,繼續行程去嶂上。
其實麥徑不經牛耳石山頂,左邊這個才是。

山頂的草長得又高又密,還有零星的灌木。幾年後想去牛耳石頂可能有點難了。


牛耳石山到嶂上的路超過一公里。

這段路平緩,但不易走,地面有很多半埋著的石塊,不小心便會拗柴
昨晚下過大雨,幾處地面有積水和泥濘
過了053標距柱,見這個指示牌。右路入嶂上士多。今日想行左路
右邊去嶂上士多的路較濶。
左邊的捷徑卻似一條荒徑入口。
路徑尚算清晰。
其實以前這裡有一條隔火帶,這條路就在隔火帶上。
不知何時這條隔火帶已被放棄,讓植被自然演替,隔火帶兩邊已成密林
但路胚仍在。
廿年前隔火帶就在嶂上南面的矮山上。根據"野外"雜誌43期的麥徑三段地圖,這個山叫"太原山"。許林士多就在太原山右邊樹林內。
近畫眉山那邊較清晰易走




仍可見隔火帶的痕跡

路轉向下,回到麥徑三段了。

到麥徑三段,轉左去榕北坳。


回望剛才走過的"太原山"
比較一下以前的景觀。
沿麥徑走,繞過畫眉山

對面雷打石。


落畫眉坳


到榕北坳(低丫)。去北潭的路被封。
原因是山泥傾瀉。
繼續沿麥徑去雷打石。
見左邊有路上山。
雷打石主峰和副峰"七木青"之間的山坳有路上頂。不過今日偷懶,只走橫山徑。地圖顯示雷打石西面有上下兩條橫山徑。下面那條的入口已全被植被封閉了,只好走上面那條。

向陽之處,芒萁長得很高很密




南坡的樹較高,芒萁便少得多。

走到主峰東南面的山脊上。
每次走到這裡都涼風陣陣。今日也不例外。


吹著清風,陽光下也覺舒服。山友們想小休,那就在這裡歇一歇吧。
根據地圖,落坪墩的路經過下面這個小山峰。但看了又看,不見有路胚。這個夏天草長得很快,看來不易硬闖下去。

雷打石山主峰
對面太墩(又叫大王爺墩),前面谷地是大王爺坳
放棄落坪墩,改經大王爺坳去鯽魚湖。
於是向東北落山
十多年前從雷打石山頂望向東北,這條脊完全沒有樹木
現在山坡上長滿芒萁、毛菍、雜草

落大王爺坳要經過三段斜坡,每一段都不輕鬆。
第一段最短,亦最容易



左邊谷地是榕北走廊



第二段有點難度



最低的一段最陡




走下斜坡,進入樹林。很快便到坪墩至北潭的大路
到大路後轉左去鯽魚湖、北潭涌。當然沒有人想前行上太墩了。

去北潭涌和鯽魚湖的路程相差不遠,大約兩公里。
這段路沒有風景,但不時會經過泥濘和水氹,地面又有鬆散的石頭,要你打醒精神走路。


到分叉路,右邊去北潭涌停車場,左邊去鯽魚湖。當然走左邊。鯽魚湖乘車有較多選擇。



跟指示去鯽魚湖

十二點卅分左右到北潭路
剛有空載小巴經過,但還要走約幾十至一百米才到小巴站。小巴上完客還不開走,硬是要等我們三人上車。
今日走了八公里。有上有落,夠運動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