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星期三

石門-小瀝源路-魚簍石-石鼓壟山-花心坑-黃花脊-石芽背-廣源

前天打開新界東地圖,看到石鼓壟山南坡有路落花心坑。我未走過。於是從石門站作起點,把附近幾個景點串連,成今天的路線。
今早八點半到石門站。
八點四十五分準時起步。原本的路線是從小瀝源路綠怡雅苑旁邊上大石鼓。
山友建議覓路穿過大老山公路,在公路另一邊上山。於是離開石門站後,沿安睦街走到安興里。這裡只有取道安興里才可以橫過大老山公路。
安興里北側是一個大地盤,見裡面建築物有「骨灰安置所」幾個字(這個"沙田骨灰安置所"連紀念花園等相關工程預計在25-26年完工)。已沒可能走近山坡了。於是走到廢物轉運站閘口便回頭。
暫時沒有機會走下圖這條路上大石鼓了。
沒法子,唯有行原定的路線吧。於是回到安睦街,去小瀝源路綠怡雅苑。
小瀝源路

上山的路在巴士站旁邊
綠怡雅苑旁邊的通道
廢棄石礦場南側上山。
石級頂有墓地

左邊是人工斜坡




廢棄石礦場仍在修復中,削坡的台階成登山的通道。



修復和斜坡鞏固工程仍在進行中,石級還未有欄杆。

越高越陡


仍未走到削坡頂。





沿陡坡頂的狹窄通道上行。


上完一層又一層


終於走上廢礦場頂。
走到石礦場頂,接著是大石坡。

這一級要拉繩上

每塊大石都是觀景台




大坡板





大坡板再上幾步便到山脊上的大路

到大路轉右去魚簍石。
早到的快腳已走到石上吹風。

打完卡,繼續去石鼓壟山。


回望魚簍石
到T字路口。轉左落三兄弟石。去石鼓壟山轉右。
還要上一段斜坡才到石鼓壟山。


石鼓壟山頂沒有什麼地標。走到山頂,右邊有路落山。

石鼓壟山南坡有路落花心坑,這條路在三百二十米附近分叉。兩條路也未走過,今日先走東面的一條。這條路中間又一分為二。本來想一直走啡色的路線,但最後走了另一條。
這條不是新開的路。地政署的MyMapHK有顯示這條路。
路口很清晰。


到位處三百二十米的分叉路口。右路較清晰,但今日要走左路。
左、右路都有路標。轉左走幾步,發覺草很密,似有點難度。
再走幾步,路胚模糊,不知方向。
不過看地形,路應該是在山咀上。於是往這堆石走過去。站在石上,果然見石堆下有路標。
小心走下石堆


草密。但撥開草便見路。
從高處下望,清楚看到身處在山咀上,兩邊是山谷。沒有走錯。


雖看似沒有路,但撥開草,見地面只有泥和石,沒有"草頭"。所以明顯是一條路。



這坡上陡下緩。走下陡坡,便進入竹林。





在竹林轉來轉去,像在迷宮。

見有電線桿,即是肯定有好路。

見右邊有農莊
再走幾步,走出到一條水泥徑
竹林的出口




屋主看到我們,說:「棍也不帶一條。這裡有蛇。很大條的。」好在走完才遇到他。




到第一條橋橫過石花坑的支流。




石花坑
石花坑對岸就是黃花脊的入口
過橋轉右,走錯了。
橋側有涼亭。涼亭旁邊有石級通往黃花脊。
石花坑左側有路

沿澗邊走
橫過石花坑

繼續在澗右的路上行。

走過頭了。
回頭走。見有一條山徑。


經過農地。

有石級便上
沿泥徑深入,直到盡頭。
盡頭是一個農莊的閘口。(下圖紫線是今天所走的路徑。村徑走到盡頭是一個農場(紅圈)的閘口。要繞過去,過橫過一條小溪(藍線),才接回地圖上的小徑)。由此圖可見,這條黃花脊有小部份是早已存在的小徑。紅色箭咀是另一條小徑,但是否通行便不知道了。
到盡頭是農場,閘口被鎖上。沒有路怎辦?左邊有路走上山坡。

在農場外圍繞過

過小溪



走到上坡路

雖然今日清涼,但想到要爬上六百米高的黃牛山便沒有鬥志。若不是未走過黃花脊,或者會改線去飲茶了。
從二百米高度開始,要上四百米才到頂。初段很陡。

捱完陡坡,看地圖,原來在三百米高的位置。
中間有幾十米較緩,可以回氣
到四百米高處,又來一段陡坡


走出樹林,涼風吹到。



左至右:魚簍石、石鼓壟山、女婆山


接上花鼠坳上來的古道。
兩個山友在此轉右落花鼠坳。走到這裡已很累,時間不早,決定不上黃牛山,更不會照計劃去西貢。多走幾步,到山頂前轉右落石芽背吧



右下方便是尖尾峰,對面東洋山。
黃牛山。

轉右落石芽背。




回望黃牛山
到石芽背。
轉右落黃泥頭





到黃泥頭散隊,各自精彩。
今日走了八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