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大水坑村-鹿巢坳-引水道-鹿巢山-麥徑-大水井-西貢

前晚決定行鹿巢山。鹿巢山沒有什麼難度,預測天色明朗,沒有大雨。於是隨意在地圖畫了一條線,沒有再想風向之類。今早在富安花園巴士總站集合。
私人地方,不許行山人士進入。大概是每逢假日,附近居民都被行山人的歡笑聲吵醒吧?我們尊重別人,不會進去,就在外面等候。
八點四十五分準時起步。山友們以為是經百子千孫樹。走錯了方向。
看清楚才知是在大水坑村馬大石澗旁邊上山。
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既然畫了這條線,就轉出去大水坑村吧。


經過伯公神壇

下了幾天雨,石面濕滑。

前面觀音頂,因近年有人在山上放了一個觀音像。在觀音頂對面山坡,有「西貢石」。

兩線滙合點附近的測量柱,海拔約90米。
想不到天氣十分悶熱。原來今日吹東南風,山坡向西北,可想而知這裡是背風地方。

照例沿山徑走,在觀音頂右邊山坡繞過。記憶中好像未上過觀音頂。是否山頂有觀音像也不知道


女婆山裡的污水處理廠應快完工了吧?
這邊向西南。在開揚處也沒有一點風
繞過觀音頂,左前方山坡上有西貢石。見山友們在山坡前轉向右。
原來路線是去引水道,不經西貢石。
附近沒有特別的石頭了。這幾塊應該是麵包石。

大冷水那塊方包石更形似。

沿橫山徑去水壩。


轉向下走到深溝

原來要在水壩上走過去。幸好流量不大。



沿通道離開







走到引水道盡頭的通道

這幅斜坡左邊有路上山。以前走過很多次了。
再往前走,又經過一個小水閘。
前面被封了。
十五年前從引水道來過一次,那時當然沒有鐵閘。

被封的,總會有路!





經過閘門,走不遠見地圖有路上山。但看那入口,要跨過引水道,還要沿護土牆上那條排水溝爬上去。似乎有點難度,走上去也不知路況如何。算了,找另一條路。
於是前行,走另一條路
地圖顯示這條路在"鹿巢坳右坑"的左方,叫"鹿巢坳右坑左脊"?幾年前跟萬里行從"鹿巢坳右坑右脊"走下來,路就在前面不遠處。
走上有藍色欄杆的通道

跳過水坑,水坑對面左方有山徑。




山徑清晰。草有點密,但通行無阻。

在山谷低處,林高草密,非常悶熱。走上一百米左右,體力幾乎耗盡。


到開揚處也沒有風
走到較高處,才感到有風吹來。
走到山坳,轉右沿脊上鹿巢山。
以前上鹿巢山,大多數是走北線,經西貢石、天帝糞坑、繞過食水缸,才轉向東南上鹿巢山。這條路其實不經這個414米高的山頭。這個山頭有測量柱,地圖上標示為鹿巢山,但不是主峰。獨木舟石那個山頭高454.5米,較這個高40米。
很少從西脊上鹿巢山,原來有三個"菠蘿包"
過坑,然後"食第一個菠蘿包"

背後的山坳就是走上來的路。


對面女婆坳。山坳總會有風。
不時見右邊似有路落鹿巢古道
前面是414山頭。沒有路繞過,頂硬上
左望遠處的天帝糞坑和食水缸。

太熱了。走了十多分鐘才到山頂。前面三個山友早不見影。
站在414山頭向前望鹿巢山頂,那個山頭有獨木舟石。
走過414山頭和主峰之間的山坳。


太累了。好在山坡不陡,慢慢走總會到。

十一點廿二分才到獨木舟石。在這裡讓山友們打卡,乘機休息一下。

香港大莎葉

原來的路線是鹿巢山之後從西脊上大金鐘,過彎曲山,麥徑落黃竹洋,出沙角尾。這個形勢,當然要縮短行程啦。於是宣佈到此為止,轉右落大水井收工!前面三個山友呢?估計已上了大金鐘,追不到了。酒樓集合吧。於是走麥徑去昂平
用繩作欄,不想山友踐踏路旁的草地吧?
那麼這大片草地是否要封閉呢?


全身連背囊都被汗濕透,很不舒服。



今日轉經新景台落西貢公路



走到普通道,見宜春街大戲棚那邊十分熱鬧。




有舞獅、巡遊。不過我關心的是遊人太多,飲茶要否等位。
飲完茶,在西貢市走走。原來不止戲棚有節目,宜春街還有日夜繽紛
又遇上巡遊。
走了八公里。很累。要回家休息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