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川龍-妙高台-禾秧山-肥佬麥-鉛礦坳-碗窰

天氣不算好,隊友又不想去屯門。看到網上山友在禾秧山拍的山礬花,便想到很久沒有去過禾秧山了。今天便去妙高台和禾秧山閒遊吧。約好八點四十五分在川龍集合。
小巴站旁這間屋竟變了景點。


原來是「公共藝術計劃」的成果,計劃的目的是發掘川龍的時、地、人,讓「這一代對本地的鄉村歷史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
不過似乎這些「含笑」更能吸引愛花的隊友。
差不多九時才起步。既然是閒遊,便走村路去響石墳場,然後上妙高台。


途中發現山坡上有一棵樹,開滿粉紅色的花朵。走近看,原來是洋蹄甲。
繼續走水泥路上響石墳場。

看到這個指示牌,好奇的隊友又走入樹林尋找響石,還爬了上去敲了,不過當然沒有敲出預期的響聲啦。

到墳場車路,又走捷徑,經墳場第三段直上。


過了墳場,走出樹林,直上便是相思林徑路口和妙高台山火瞭望台


既然「路不通行」,便不走那條「路」,踏路旁的草吧。

 







 抬頭望,山頂那間小屋便是山火瞭望台。瞭望台對下那些大石便是妙高台石林。石林內其中一塊大石平坦如台階,有人稱之為妙高台。

這裡有美景、有清風,不捨得離去。
我想去禾秧山,於是便偏右而行,不是朝著瞭望台直上。







隊友們還有餘力,見石便爬上去拍照。


滿山都是大石,錯過了妙高台也不知道。
這塊巨石,你說它像什麼?



在山火瞭望台前,與隊友們會合。轉右走一條與相思林徑平行的山徑去禾秧山。

經過這個所謂「天池」。



路旁有一個方形凹陷的大洞,外圍是一條石壆。不知有何用途?


遠處那條山脊便是禾秧山。


妙高台和禾秧山之間有七個石林,其中幾個在這條山徑對下的位置。不過大家最感興趣的是滿山色彩繽紛的新葉。


橫過大圓石澗的上源。





 
 

 





快到禾秧山了。前面山頂那堆大石便是禾秧頂石林。
終於找到幾棵長在路旁的山礬。 








  今天有九女八男出隊,女多男少,她們說是難得了。硬是要拍張合照。不過有一個不合作,結果合照只有八人。


既然有七個石林,總要去一個吧。這個是禾秧石林。路旁有一條山徑上引,便走上去看看。



左邊那塊像風琴的巨石,便是王母點將台。我們今天沒有爬上去。





只走上一塊大石,便很滿足了。



我們不慣爬石。坐在大石上看了看,便走回主徑。

回望禾秧頂石林。最左邊的那塊像堡壘的巨石便是點將台。

 
今天不上大帽山頂。回到主徑,便轉右朝著一個山崗走去,因為隊友們記得那邊有一塊肥豬石。







山崗上有很多巨石堆。我們邊走邊在亂石堆中尋找肥豬石



隊友記得曾爬上這塊石,肥豬石就在附近了。

 





他們記性不差。找到肥豬石了。



看完石,要下山了。順道去找石天門。這個不是吧?
 左邊有支路,便跟著那條路走。

石天門就在這幅石牆旁邊。

巨石牆對下是一個陡坡。

轉過另一邊,便見這條大石隙。



幾個隊友爬上去拍照。
越來越多人,最後變成拍大合照。


 
石天門很窄,沒有隊友嘗試進入。





看完石天門,便下山去相思林徑。










到相思林徑,隊友即坐下。那就順便大休吧。
玩夠了,便想到要吃午飯。有兩個選擇,一是照原定計劃去大埔或火炭,或是改去荃灣。有隊友說去火炭,既然時間尚早,那就去火炭吧。
繼續沿林徑去肥佬麥。





     

 
這條林徑真的又長又悶。走了四十五分鐘,才到肥佬麥。




 這時已差不多一點鐘。照隊友的步速計,心想兩點半也未必到火炭,不如去大埔算了。


經過南房肚廢村。還要走一段,才到林道車路。到了林道車路,還要再走十多廿分鐘到鉛礦坳。










一點半才到林道車路口。要趕在兩點半到大埔吃午飯,便要落碗窰了。隊友都不想走衛徑落碗窰,因為石級又高又不整齊,但要三點前吃午飯,辛苦也得要走了,還要加快腳步呢


 


差不多兩點鐘到鉛礦坳。用過洗手間,便立即起步。



路旁看到白花油麻藤,走入樹林觀賞一會。









兩點半到打鐵屻

到新屋家,即乘小巴出運頭塘。
差不多三點鐘才到「青春不散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