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

蓮塘口岸-仙湖路-仙湖-鯤鵬徑11段-犁頭尖-杜鵑谷-好漢路-梧桐山南路-盤山公路-沙頭角

上深圳行山的熱潮漸退,連一日遊的人也少了。今晚六點鐘返港,巴士站竟然不用排隊上車,而且還有空位。其實深圳好玩的行山路線,只集中在東部,較近的在梧桐山、馬巒山。當然東部包括大鵬半島還有很多線,例如七娘山、大雁頂、三水線、排牙山,再難一點的有望郎歸等等。但太遠了,不想去,暫時睇過網上遊記就算了。
想起去年行鯤鵬徑十一段落仙湖那段路,覺得還可以再去。上次從小梧桐下來,今次反方向走上去。今天不打算上大梧桐,輕輕鬆鬆上六百多米高的小梧桐就夠了。至於下山路線,到時再算。今早八點四十五分在蓮塘口岸入境廳集合。
乘2號線地鐵去仙湖路,C2出口出站就是仙湖路。出站後沿仙湖路前行。
到路口右轉朝仙湖植物園大門走。經過大家都熟悉的坳下路
坳下路對面就是仙湖入口。
持証入閘。閘口後面有遊覽巴士。我們來行山,當然選擇步行。
登山路線其實在仙湖植物園以北的山脊。山脊背後是已是望桐新路,即大望、橫排嶺一帶。乘公交M445、211路可達。今日試試從南面仙湖植物園上山。走進仙湖植物園大門,大致是朝東北方向走。那是上次走過的路徑。"深圳十峰"那篇文的作者是從仙湖北面的"香港回歸紀念林"出發,所以估計只要在仙湖植物園向北走,應該也可以接上那條山徑。
沿蘇鐵一路、二路北行到兩宜亭,離開車路,走小徑到仙湖東岸。

朝東北方向走,離開仙湖,接上紫薇路。
大片草地中間只有一棵菩提樹
沿紫薇路北行,到丹竹路轉右去羅漢松園。走到羅漢松園北面的鏡湖後,接上山徑離開仙湖植物園
紫薇路
到丹竹路轉右
轉右即是朝弘法寺方向走。其實可以在大門入口乘巴士去弘法寺。從弘法寺去羅漢松園便快得多。
羅漢松園入口
上次穿過羅漢松園已是傍晚,心急去看落羽松,沒有細心看。


向北走,到這裡轉右行一條湖邊小徑

小徑旁邊是鏡湖



鏡湖北岸有一條橋。
過橋上行至一個涼亭。

涼亭已是仙湖植物園的邊界了。亭側有山徑。
沿山徑直上四分鐘便到一個十字路口。轉右和直行都是鯤鵬徑十一段。直行落望桐新路、大望,轉右上山。轉左估計可以去香港回歸紀念林,未走過。
這是上山的軌跡
兩步路的軌跡。留意犁頭尖的高度。兩步路的是五百至五百二十米。
從登雲道上遠眺今早的登山路徑
走完落差不大的山嶺後,便是陡坡
開始上山的路段是二百米以下的丘陵地帶,落差不大,當作熱身。
走上走落,經過兩三個小山頭。

樹木排列整齊,應該人工植林了。



走了十分鐘仍是平緩易走的山徑。
又走了五分鐘,還未到陡坡下。
從小山頭前望,遠處就是小梧桐,較前的尖峰應是犁頭尖。我們身處的地方是丘陵地帶,但可見稍後上山的路很陡。
按"深圳地貌"的描述,東北-西南走向的深圳斷裂(斷層)經過梧桐山西北,這斷層帶一直伸延至香港境內。"斷裂帶東側之梧桐山是斷塊上升的山體,立深圳水庫大壩向東望,可見梧桐山的層崖和斷層三角面。懸崖峭壁,岩石裸露。" 下圖紅色箭咀是今早上山所經的地形。山腳是較平緩的山坡丘陵,之後走上犁頭尖時,雖不致於要爬上"懸崖峭壁",但山坡陡峭,很費力。
比較書中的素描圖和在現場所拍的照片。地形確是相似。
十點廿八分開始上陡坡
上次走下來時,已知很長很陡。所以不敢走得快,慢慢一步一步走上去。

追過兩三批內地的山友。


果然像走不完似的。

約廿分鐘到這堆石。

上次也在這裡拍一張深圳水庫的照片。上面"深圳地貌"那張圖就是描繪從深圳水庫朝我們這裡望過來的景像。

這堆石後有一個小山肩,可以回氣。


又上。

確如書中所描述差不多,旁邊"懸崖峭壁,岩石裸露"




走上那堆石,到一個分岔路口。左邊的路落梧桐山北門附近的望桐新路口。

我們上小梧桐,當然是直上了。
這幅圖沒有顯示左邊那條路。當然,官方不會理會這些野路的。
左邊是麻水鳳澗谷
前面是犁頭尖,上有電塔。走到這裡,已完成大半上山路段。再沒有很陡的山坡了。

走過之前那段陡坡後,上犁頭尖便輕鬆得多了。幾分鐘便到頂
小梧桐頂電視塔,山坡下的建築物是已廢棄的索道站。
電塔兩邊也有路落山
犁頭尖沒有地方小休,向前下降到一個山坳才稍歇吧。
來過三次,知道這裡有石凳。這裡亦是兩條路的滙合點。見有兩個人從左邊山坳走上來,證實是麻水鳳的登山路徑。問要走多久?一個半小時。山友想改線走這條路下山。但今天沒準備,改天再來。
不久,後面幾個山友都到了。時間已接近中午,又走得累了,就休息多幾分鐘,吃點東西。
之後又要翻過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小山坳。


還要再往上走。
好長的石級
走完再上


終點在望
到出口。出口的舊路牌已拆下,改為鯤鵬徑的標距牌。

這山友要趕回家,到廢索道站便離開。路口轉右有山徑接登雲道落蓮塘、仙湖。
我們走車路上小梧桐


經過兩個杜鵑谷的入口。

三月中還未到毛棉杜鵑(即羊角杜鵑)花期。山上只見一、兩棵開花。

有一位山友未到過小梧桐,那就去電視塔前打卡吧。

打完卡,要想想落山的路線了。先沿梧桐山北路走吧。
打算行車路(即梧桐山北路)落北門橫排嶺。見有小徑落杜鵑谷,便離開梧桐山北路走下去。
希望看到一、兩棵羊角杜鵑。

很失望,完全沒有!
懶得看地圖,沿尋香徑直落,以為可以接上梧桐山北路,或者橫移去萬花屏。
繼續沿花溪徑下行。
一直走到澗道(似叫杜鵑溪),才記得去年來過,確定這邊不可通往萬花屏的步道。慘了,原來要反彈上車路,白走了一個圈。


轉右上金鐘報春。金鐘即是吊鐘花,三月還去看吊鐘?
靠左直上
走到上頂。右邊去金鐘報春。按手上地圖,金鐘報春之後見有路落山。但剛兜了大圈,不要冒險走非官方路線了。返回舊車路穩陣
結果返到車路
又回到小梧桐廣場
今次堅決行梧桐山北路。咦,原來這段梧桐山北路改稱"栖凤路"(棲鳳路)

來到萬花屏。回望剛才上山走過的路徑。右邊山峰是犁頭尖,左邊是廢索道站建築物。
犁頭尖下的山坡看似45º以下。為什麼覺得那麼陡呢?
到鳳凰臺
要決定行北路抑或南路落山了。
山友們在路口轉右。哦!即是去南路啦。
每次三、四月來都見這棵紅花檵木開花。
轉兩三個彎就到蝴蝶谷路線入口。


走到觀景台前。右邊有路上十里杜鵑。外面還有一條路,路口被鐵閘所封。這條就是梧桐山南路
繞過鐵閘
沿這條廢棄車路落山。(下圖"五畝地"的位置不正確)


路面滿碎石,非常岩巉。但平緩,風景優美,





見有警告牌。牌後是非常陡峭的大同頂登山路線

可以細心觀賞紅花嶺郊野公園那幾個山頭:左至右分別是亞公頂、二峒、三峒、嶂頂(小鳥回頭石)、紅花寨、紅花嶺。
右邊是四美脊
看過資料,知道這道閘已被人打開。否則便要從左邊走下懸崖繞過。那條險徑還在。

其實這塌坡和亂石堆早已存在。大概是去年又塌一次,所以才用鐵閘封閉這段路。為什麼入口兩端已有鐵閘,這裡還要加裝兩度呢?





另一端也有一道閘。

亞公頂上有觀察站、營房,右邊兩個山峰分別是二峒和三峒。亞公頂下的山坡可見伯公坳麥景陶碉堡







剛才說過大同頂線的陡坡。網上有人說坡度達75º以上。



又一處舊塌方。突出的岩石已有裂痕,真的隨時會斷開塌下。



走到山腳,經過一個估計是已棄用的採石場。


出口又見有閘門。
爬過去。
其實內地人喜歡夜爬梧桐山,附近必有野路上通這條廢棄車路。
前兩次走到路口,都是轉右去仙峒體育館落梧桐山南站。今日轉左經盤山公路去沙頭角,看看是否如山友所說較近(其實睇地圖都知啦)。
未走過這段梧桐山南路
對面就是亞公頂。山肩位置是伯公坳麥景陶碉堡。原來這碉堡在這麼高的位置。

走了廿分鐘走完這段梧桐山南路,在惠深沿海高速公路橋下走過。

出口的地方叫"五畝地"
接著走盤山公路。轉左去沙頭角。
上望對面山坡。剛走過那條破爛山路就在山坡上。
山頂是"十里杜鵑",梧桐山南路就是在山坡上。
鐵網外就是界河,對面是港境。

伯公坳碉堡
走盤山公路去沙頭角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想看看大同頂登山徑的入口。走了十分鐘左右便到地圖西面的入口。看過幾條兩步路的軌跡,都不是走這邊的。
現場所見,山坡又陡又滑。雖見踩踏過的痕跡,但有選擇便不會走這條路。
目測坡度至少達45º。



到最高點
最高點位於伯公坳,有一個哨所。對面當然就是伯公坳麥景陶碉堡
過了伯公坳向下走,已經看到沙頭角。
來到大同頂登山徑東面入口。
新建一個洗手間。

打開百度地圖的街景。百度還未更新,所以不見洗手間。入口位置是一條澗。
藍色牌後就是大同頂登山徑東面入口。現時已被新建的洗手間遮蔽。
再往下走,回望伯公坳。山谷兩邊分別有麥景陶碉堡和哨所





盤山公路有兩個一百八十度的彎角。但山坡太陡,沒有捷徑可走。


經過正坑水庫



三點十八分到深鹽路,這段盤山公路走了超過五十分鐘。
到深鹽路口就是沙頭角地鐵站。
整理一下,乘地鐵出市區飲茶。


走了十八公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