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今日天氣不錯。昨日冷鋒過港,下過一陣雨。但吹北風,過了一晚,估計泥已乾了。星期日行輕鬆路線。今日選了近市區的針山,行林道,落大埔。從大圍上針山,即時說得出有香粉寮脊、神秀脊、七弦琴脊,每條又分左右,就這已有六條了。隨意地在地圖選了香粉脊(坑)左脊。以前沒有留意下城門主壩北側有133米高的小山。未去過。細看地圖,香粉寮坑左脊在220米等高線下一分為三。三個山咀都是指向下城門水塘。133山頭位於最右的山咀上。於是上山的起點就定在那個山咀。
今早在大圍鐵路站集合。八點四十五分準時起步,沿美田路走到香粉寮街
到美田邨後,橫過城門河。直行到白田村。
穿過白田村上山
走到山上的車路,繼續朝下城門水塘主壩方向走。
走到兩條路的滙合處,再前行便見右邊斜坡有維修梯級。走那條梯級上133山頭
走上梯級後轉左
繼續上行。
見右邊有路胚,便離開梯級,轉右走山徑上133山頭。
林內有清晰路胚
不久便到133米高的山頭。上有測量墩
鐵塔另一邊有山徑。
見水泥路
水泥路通往一個水掣。
路邊一個坑。沒有走下去看,應該不是一個洞口。
這條路不算熱門路線,但路又濶又清晰
又經過一個鐵塔
過了鐵塔,山坡變陡。
回望下城門水塘
還有吊鐘花可賞
二百四十至六十米處是一條平脊。
針山頂在右前方。香粉寮左、右脊都不是直上山頂。
上黃沙頂
山友叫這大片光禿的山脊"黃沙頂"
過了黃沙頂再前行不遠,便要留意出現在右邊的橫山徑
轉右行橫山徑,經過香粉寮坑去香粉寮右脊。
前面這三個山友繼續前行,沒有留意行程是要轉右去香粉寮坑右脊。結果錯過路口,行左脊直上麥徑
走橫山徑去右脊下降至香粉寮坑
橫過澗道
離開香粉寮坑上右脊
四處都似有路,要留意方向和路標。
到右脊轉左上山。
回頭尋找三個山友。後來才知他們走了左脊上麥徑
走左脊、右脊都無所謂。只要向上行,終會到麥徑。
針山
到麥徑七段針山頂西南面的山坳。
走左脊的山友比我們走右脊的早到麥徑
轉右上針山頂。
到山頂,先打卡
回望剛才走過的路
山頂吹著大風,易著涼。打過卡便下山落林道。
直上針山頂的神秀左脊
到城門林道針山段。開始閒遊。
遇深圳來的行山友
接走鉛鑛坳段林道。
不落鉛鑛坳,靠右行大埔滘林道滘鉛段。
到這段林道的最高點。
這裡轉左落打鐵屻。
趁天氣乾燥,走一趟這段山徑。
感覺路比前濶了。
不免遇到塌樹阻路
經過輸電塔
草坪仍在
又入林
到山腳
來到打鐵屻右坑
過坑後,到觀音宮
觀音宮是三級歷史建築。石碑是光緒三十三年重修,所以只知是早於1907年已存在。

離開觀音宮
經過祠堂
打鐵屻村
出碗窰路
到新屋家時,照例乘小巴出運頭街飲茶。
那張航空照片,藍色和紅色的說明不對,應該對調才對,因而所討論的內容也不合理了
回覆刪除已改。我的意思是觀音宮附近有很多田間小徑,或者都是落打鐵屻的"古道"。古物古蹟辦也沒有提及(https://www.aab.gov.hk/filemanager/aab/common/historicbuilding/cn/1358_Appraisal_Chin.pdf)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