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上燕岩廢村了。今日原定去蓮蔴坑礦洞,不過因天氣不佳,改了行大埔的路線,下星期天氣好轉,才去蓮蔴坑。想起很久沒有從燕岩廢村上燕岩頂,那便決定去走一趟吧。
白生帶了幾位朋友來參加,出隊共十四人。今早天陰,有微雨,大家可以應付的,不用行後備路線了。起步經河邊往達運路。
達運路接碗窰路上元墩下。
上元墩下的路口在涼亭前的一個彎位,過橋直上。這條路原是頗為破爛的。現在可能是有村民重建舊居關係,路面鋪上水泥,但仍是凹凸不平的。
上到這裡,遇到一個村民遛狗。他的愛犬看到我們,興奮得在我們身旁跳來跳去。
繼續往上走。我們仍走舊路,在一間廢屋旁進入樹林。
這條路在廢棄的引水道旁,逐漸引到燕岩溪。
在溪澗旁轉左,走回舊村徑。
這條廢屋上的橫樑是路標。不過現在不用經這裡了。其實沿車路直上便會到達祠堂,不用走這條滿佈雜草的村徑。
沿車路走,便可上到祠堂。上燕岩林的路在祠堂旁邊。
通往燕岩廢村的小徑在山坡上緩緩上引。村徑是大石鋪砌的,石面時有厚厚的青苔。今早天陰有微雨,路面頗濕滑。走在樹林中,陰陰沉沉的,葉上的雨水更把鞋和褲都弄濕了,很不舒服。
燕岩廢村可看的是大片竹林。大家都等著穿過那片竹林。看到一些竹,便以為到了「竹林隧道」。其實未到廢村前是有一小片竹林,但更大的竹林在村後山坡對上的位置。不過看到越來越多竹樹,便知快到燕岩廢村了。
村口這叢竹樹也是路標之一。
廢村內已沒有完整的村屋了。全部村舍已倒塌,留下的只有屋角的幾片牆垣。
過了廢村,再往上走,山徑穿過一大片竹林。這便是行友所說的「竹林隧道」
過了竹林隧道,山徑便變得崎嶇了。從元墩下至燕岩廢村,山徑是緩緩上引,走得比較輕鬆。但過了廢村,坡度便大得多了。
向上走了十分鐘,看到了這塊大石。山徑變得平緩了。但到這裡只是上了一半,還有一半斜坡要上。
這段的斜度和之前的差不多。但儘管是崎嶇,也不需手腳並用。慢慢拾級而上便可。事實上,一路往上走,氣也不需喘一下。
走完兩段斜坡,便到一個「平台」。大家在這裡小休,等候落後的隊友。山上霧氣重,看不到前面的地形。我們只記著前面路口不要轉右,否則便去了四方山那邊。
我們知道在這個路口直行,沒有轉右。不過再向前行,還有一個分岔路口。葉生選了左邊的一條,走了一會,小徑轉向山下,知道是錯了,唯有走回頭,走右邊那條路。這時遇到一隊山友,他們想去肥佬麥。大家便一同走右邊那條路。那時我才拿出手機,看看地圖。知是走對了。
記得以前走往麥徑的路是經過一個矮小的山崗。山崗上的草是頗高和密的。今早所見,草仍很密,不過路徑比以前明顯得多。
終於到了麥徑八段。這時頭痛沒有了。但山上風大,又濕又凍。不作小休,立即下山。
他又跌倒,幾隻手指被石割傷。拇指流了很多血。真要多謝山友給他藥水膠布。
在他按著拇指阻止血流出來之際,我們正爭取時間欣賞山下的霧景。
東北風帶著霧水,不斷吹過鉛礦坳。
我們恐怕他的拇指流血不止。他按著傷口一會,止血了。
劉生有筋膜炎。他的腳傷了,我的頭卻痛,大家都留在後面。
走下鉛礦坳也不輕鬆。路濕石滑。我穿了從淘寶買來的行山鞋。正如產品介紹所說,是頗能防滑,走得頗穩。但防水便差了。
落到鉛礦坳。在涼亭休息。牛大哥走來討吃。
似乎牠什麼都愛吃。
我們不走衛徑落碗窰,而是走松仔園那邊,經山塘路回大埔。那邊是水泥的林道,較安全。途中還可回望剛走下來的四方山和燕岩頂。
今日有六個人走了右邊較長那一條林道。
當然是我們先到路口啦!
等齊人,匆匆落龍城堡、山塘路回大埔墟。
終點當然是這裡。
在山上吹了一個上午,這位白頭老人還只穿一件薄薄的上衣。他說他曾游冬泳,不怕凍。
劉生帶了珍藏的「蛤蚧酒」和威士忌。最後當然是一滴不留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