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隊/集體照/隊慶

2016年7月24日星期日

鳳園-九龍坑山-鶴藪-沙螺洞

今日天晴酷熱。選了一條較多樹蔭和接近水塘的路線,計劃從鳯園起步,上沙螺洞,過石坳山,然後上九龍坑山回程。上兩次去鳳園都在太和車站集合,步行前往鳳園路。今日改在大埔墟車站集合,乘75K去大發街。
 起步時,太陽已十分猛烈,幸好這條上沙螺洞的車路都有樹蔭,算是難得了。




  今天葉生出隊。大梁生在前面領放,我們在後面漫步。


 到墳場附近,樹叢漸疏,讓我們欣賞藍天下的青山碧海。

 遠處發射塔便是九龍坑山,是我們下一個目標。







 走完斜路,進入沙螺洞谷地。這時我們改變了主意,趁溫度仍不致太高時,先上九龍坑山頂,然後才下降至鶴藪。這樣的安排是先苦後甜。

 照例在大炮亭遺址小休。附近廢田種滿薑花。花開了,風吹來陣陣清香。


 雖然種滿薑花,但沒有人走下田裡採摘。
 休息夠了,起步上山。登山口在停車場不遠處。
 從這裡上九龍坑山路程較短,因為沙螺洞已是高180米,上登260米便到440米的九龍坑山。
 剛上山,便要頂著猛烈的陽光。初段較平緩,大家也不覺辛苦。








 從這裡向上望,整個山坡滿眼翠綠。不過,整段路其實沒有很多樹蔭。

 難得路旁有一兩棵樹,要停下來小休回氣。天氣太熱了。不過,若沒有這樣猛烈的陽光,大地便沒有這樣濃豔的色彩。




 很佩服這位隊友和劉生,兩人堅持不用雨傘,寧願暴曬,走這段長長的石級路。

在剛才的樹蔭小休一會,便開始上較崎嶇的下半段。這段路又是全無樹蔭和涼風,全靠手上的雨傘遮擋陽光。


 在較高位置,看到遠處的屏風山和黃嶺,山下是南山尾、平山仔、沙螺洞




 上完一段又一段。雖然覺得酷熱難擋,不過仍不時有山友從上面走下來。他們定是從大埔頭那邊,捱過漫長的石級,才到山頂走下來。想到這裡,又不覺辛苦了。

 這裡看到沙螺洞和右面麻雀塘之間的山脊。遠處還可看到船灣淡水湖大壩。


 發射塔已在望,似乎快到了。


 不過還有最後這段石級,而且沿路是沒有樹蔭的。



 轉過左彎,差不多到山頂了。

走這段路,最難得是看到這棵「白蝶蘭」,又名「鵝毛白蝶花」。這花的花期是6-7月,希望沒有被人摘去吧。






 先走到樹蔭下再說。到這裡,已走完全程最辛苦的路段了。
 外面是衛奕信徑。天氣雖熱,但仍不斷有山友經過。

 休息夠了,我們便沿衛奕信徑下山。這段衛徑是舊軍路,沿舊軍路向下走,直至流水響郊遊徑的涼亭。


這邊是向北的山坡,但有涼風。有人說大暑已過,開始吹北風了。真的嗎?





 這個涼亭是衛徑和流水響郊遊徑的匯合點,這裡轉右,兩條郊遊徑重疊。我們照例在這裡大休。



 大休不久,又再起步。以前大休是吃乾糧,補充體力,應付下午的下半段行程。現在我們已很少走六、七小時的路了。中午過後,便差不多回程,去酒家吃飯,所以現在「大休」只比「小休」長幾分鐘至十分鐘左右。
  下半程是走衛徑去鶴藪水塘,然後回沙螺洞、鳳園。
 對面是龍山。冬天一定開線去走一趟。






  對面是屏風山。山脊上是衛徑九段上屏風山的「天梯」。


  在這裡離開流水響郊遊徑,轉右沿衛徑去鶴藪水塘。




 右脊是衛徑天梯,左脊頂是白燕岩。





 在路旁一個高台,下望鶴藪水塘。



  在下半段,山坡被侵蝕,曲折的山徑石級若隱若現。







 到鶴藪水塘的家樂徑。時間尚早,我們轉左,繞過大壩才回程。
 若轉右走,便直接回沙螺洞。







 多年沒有從這裡走下水壩,因為我們很少從流水響或九龍坑山過來,然後再上屏風山的。







 這裡湖光山色,寧靜優美。不過天氣太熱,在水塘碰到不到十人。






  





 本來想入平山仔兜一個圈,不過大家覺得太熱,想早點回程。於是沿家樂徑去抛珠坑。





 太熱了,便在抛珠坑取水洗面降溫。


 雖然這段鳳馬古道大致是平緩易走,但在這種天氣,走了一個上午,這幾段石級便令人覺得特別疲累。


 還要走十多分鐘才到沙螺洞。





 走出樹林,已到沙螺洞






 幾個月前,這裡還有大片油菜花田。田裡滿是遊人。現在已沒有油菜花,人影也沒有一個。







 今天沒有幾個遊人,士多也看似沒有開門做生意。


 隊友指著這間屋,說幾十年前偷渡來港時,得這裡的村民收留照顧,才可以找到親友,免被遣返。



 又回到路口大砲亭。走了一個圈,回到起點。



 對岸的風景今早已看過了。過了幾小時回來,天空多了一點霞氣。




 以前翠綠的鳳園谷地,現在已差不多消失一半了。

 沿車路落山回汀角路。

  一時十五分到汀角路。乘75K回大埔墟。
 快腳已到了酒樓開位,大家「喜雙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