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隊/集體照/隊慶

2016年9月8日星期四

北潭-上窰-起子灣-曝罟灣-南風灣營地-上窰郊遊徑

天文台又預測今日有雨和雷暴。雷暴不宜登山,又不知到時天氣如何。選兩個目的地:東心淇或起子灣,至於路線如何,看情況大家再決定吧。由於不是假日,交通繁忙,照例遲一點集合。八點四十五分集合,預算乘九點正那一班94號巴士。但集合時間到了,還有幾個隊友在途中。九點前以為總算都到齊了,於是便匆匆上車。上車後,才看到這位隊友傳來訊息,說快到西貢了。但我們已上車,沒有辦法再等了。後來她乘的士往北潭涌,最後比我們這班巴士早到。


九點二十分便出發,先往起子灣,然後再入村徑往曝罟灣。其實去起子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去曝罟灣的海堤。當然他們都不知這個目的啦。


經過北潭涌石橋,接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其實即是入上窰、起子灣的村徑。

雖是走在自然教育徑,不過沒有人會看那些解說牌。大家只知有這個灰窰和那個客家村屋改建的文物館。這個窰和海下那一個外觀差不多,沒有什麼好看。



上窰民俗文物館對面有個小碼頭,是一個理想的小休觀景點。





想入內參觀,原來十時才開放。回程再探吧。

繼續沿教育徑入村,經過「聖母七苦小堂」。這小堂已交童軍管理,當然不能入內參觀了。




過了白普理營入口,到分义路。雖然他們知道黃宜洲村不歡迎遊人到訪,但他們還是要去看看。我和三個隊友不想浪費氣力,轉左先去起子灣村。村口有閘門,不能入內,有什麼好看呢?


這棵看似是「毛草龍」






過了岸邊草坪,再沿水泥路前行,走上一個台階,便到起子灣村那幾間大屋。



這幾間大屋逐漸毁爛。可惜。十年前我們經過時,還可以走近觀看。


現在已漸漸被樹林吞噬了。


他們去完黃宜洲村,沒看到什麼。


我們在這個台階的盡頭等候。那邊還有水泥路一直向海邊延伸,去曝罟灣的村徑水泥路在另一邊的樹林。

人到齊了,轉左入林。
水泥路旁有個水井,路兩旁仍有鐵絲網圍著村民的私人土地。



出曝罟灣海堤的路,在一片竹林內。離開起子灣,村徑緩緩向上,越過一個低坳。過了低坳,會穿過竹林,那時便要留意右方的路口了。







過了這片濃密的芒萁叢,便到那片矮竹林。
到了出海堤的路口。小心留意便看到。路口還有些記號。

初段要穿過這片茂密的竹林。


一、兩分鐘後,看到海面,快到海堤了。



走上海堤,景物豁然開朗,堤內外水平如鏡。到這裡大家都能感受那寧靜氣氛,有點像是世外桃源。






小心走過第一個出水口。




第二個出水口較闊,要走過像是平衡木的石樑。



最後只有兩個隊友走了過去。
用這個方法當然可以。不過可能會磨穿褲襠。



這時仍下著毛毛雨,大家欣賞過了,便沿路離開。

又爬回對岸。




原路離開,回到主徑。


隊友眼尖,看到路旁有一些橙黃色的幼條。這些是金赤擬鎖瑚菌,屬珊瑚菌科。


再前行,經過曝罟灣村幾間廢屋。





過了幾間廢屋,便到一條澗。左方有路上引,接上窰郊遊徑。我們上幾次走過了。

今天我們在澗旁不轉左,而是直行,走沿海邊的荒徑往南風灣營地。






這條路較少人走,所以應該是很崎嶇的了。
不過原來路徑頗明顯,只不過是兩旁的藤蔓太多太長,有時要蹲下,有時要低頭撥開撲面而來的枝葉。


最茂密的是這些矮竹,還夾雜著藤蔓。枝葉上的雨水把我們全身弄濕。幸好沒有遇上蛇和蜂藪。



她說要彎著腰走。很累!



走了一會,在樹叢的隙縫看到剛才走過的海堤。
路漸開揚,走出竹林了吧?別開心太早


還有很大片竹林呢






難得看到樹林外的海面。對面是大頭洲。不見那條海堤,已離開曝罟灣了,不過還有很長的路才到南風灣。






後半段沒有幼竹林,但有芒萁叢。

芒萁鋪滿地,幾乎看不到路。




看到西壩和後面的大蛇頂了。應走過了一半路吧?














越近營地,芒萁叢便越茂密。



路轉向下,走落斜坡,便到營地的路牌。



走出南風灣營地的通道。

其實主徑應該在這個牌後面

既下著雨,又沒有乾淨的位置小休,大家便離開營地,到上窰郊遊徑。已經走過崎嶇的荒徑,之後的路易走得多了。







上到上窰郊遊徑。轉右去西壩。


行山人多不喜走車路。大家商量過了,還是轉左走上窰郊遊徑回北潭涌。




這棵美麗崖豆藤(牛大力)垂下路中。牛大力的花沒有藥用價值。但誰夠膽在這郊遊徑掘走它的根呢





到曝罟灣露營地點。大家很有默契,坐下來大休。

大休沒東西吃的,便看地上的菌類。這個是金黃硬皮馬勃。有毒。能刺激腸胃,吃了半小時至兩小時後會噁心、嘔吐

這轉角處是落曝罟灣的荒徑。當然,漁護署又設一個警告牌,提示遊人路口的位置啦。








又看到那條海堤。



大家不想走萬宜路,於是又轉左,回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三小時後,又回到這裡。
文物館開放,未到過的隊友入內參觀。






大約一點鐘乘小巴回西貢。又去永和。



吃完燒鴨、炒飯、炒米、炒河、炒麵,還有大量點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