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隊/集體照/隊慶

2017年5月28日星期日

川龍-河背

有隊友聽說河背水塘有木荷樹,想去賞花。這就容易安排了。從川龍或荃錦坳,走麥徑去河背,輕鬆又舒服。大部份都在林蔭下,在這初夏日子,十分適合。今早在川龍集合,讓大家走一小段上坡路,這才像行山嘛。八點半在川龍集合,出隊有十七人。






橫過荃錦公路,走山路上牛寮。




這條上荃錦坳的路已走過無數次,是川龍起步的其中一條主要路線,尤其在平日,川龍交通較荃錦坳方便,小巴班次較多。


要小心才看到這隻蛙


來到這個路口。右方有一條小徑,小徑路口以前有「路不通行」的告示牌。現在這個告示牌還在,不過「路不通行」幾個字已被抺去。不知是否漁護署認為這條路已通行了?不過有人帶路,我們不理會這告示牌,直闖入去。


其實這條路是去白石橋那邊的捷徑。若不走這條小徑,便要沿大路直上,到「荃錦自然教育徑」才轉左往白石橋。

這條路的路線明顯,郊區地圖也有顯示的,所以也不會太難行。






越過那一兩片荒廢的田畦和溪澗時,山坡較平緩開闊,便要小心跟著引路布帶走。











過澗後,便要留意右方的上山路口。

上山的坡度較大。不過在樹蔭下,也不太辛苦。






最後接回牛寮至白石橋之間的山腰主路。

接回到主徑,便輕鬆易走了。













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河背,所以便放棄去白石橋,轉右上山往麥徑九段。









又看到一段石級,有隊友便要坐下來小休。其實離麥徑不遠了。






雖然我們在林間轉來轉去,其實我們是走了一條較短的路到這個位置的麥徑。



到齊後,便沿麥徑走。麥徑有很多條路通去河背,其實到這時仍未有計劃如何走。

取右路,走麥徑。
隊友喜歡上山火瞭望台。每次經過這裡,都會走上瞭望台看風景。



瞭望台位置名為「鱷魚朝天」。名字來源和原因不詳。















看完風景,又不想走回頭路落麥徑了。知道瞭望台有兩條路落北面的越野單車徑,便想走另一條。第一個路口有絲帶。隊友見坡度太大,於是便走第二條。

在一個路口,轉左離開落麥徑的路。這條山徑是沿東北脊落越野單車徑的,在新版的郊區地圖被抺去了。







落到一個稍闊的位置,我們離開了山脊的主徑,偏左走了另一條路。



其實也不算走錯,只是走了另一條路。這條路也算明顯,路坯清晰。

於是我們便向北走。













與另一條山徑會合之後,繼續向下走。


經過一棵結了果的水楊梅。








最後落到越野單車徑。




我們在這路牌走捷徑避開越野單車徑那個大彎。









到這個路口,我們轉右,走一條山徑直落河背水塘的水壩



到落河背水塘路口。單車友提醒我們分清楚給人和單車用的兩條路。






到這裡才開始離開樹蔭。整個上午幾乎都在林蔭下走,十分舒服。








到河背水塘。我們要找木荷樹,便繞著水塘走一圈。


大部份隊友都未走過一圈。難得今天時間多,有機會看看。不過其實沒有什麼風景,算是「到此一遊」。





這是另一條落水塘的路口。















水塘周邊種滿樹。環塘一周,想看看水塘景,就只得這麼多。










隊友說水塘邊間種著「紅花荷」和「木荷」。這是「紅花荷」。荷樹是看到了,不過沒有花。

到水壩的另一邊,走完一圈了。


在這裡商量午飯地點。九位隊友離隊回家。餘下八個還未決定去那裡吃飯。












到河背村。小巴剛開走了。有隊友去大欖隧道轉車站,有兩位去西鐵站。我們最後決定去屯門藍地吃飯。於是便一同步行兩公里路去錦上路鐵路站。

烈日下步行兩公里,若不是沒有選擇,便不會走這段路。







總算到西鐵站。又熱又累。

入車站整理一下,乘西鐵去屯門。

八個人,又要大吃大喝才盡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