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各區都有感染個案,但新界北仍較其他區域少。屏風山、桂角山、紅花嶺、大刀屻都去過了,今日去大埔吧。從火炭起步,經山尾上林道,接松仔園四色徑落碗窰。這條路線不算難行。這幾天潮濕多霧,亦不宜上高山,落陡坡。
八點四十五分前到火炭站。
先穿過火炭工業區去駿洋邨。沿山尾街走,直上桂地街到駿洋邨前的桂地街後,轉左去黃竹洋街,再接走黃竹洋村徑
前面這個小崗便是267山頭。右邊是「龜地」,又叫「河上墩山」
這個小崗高267米,是交叉石脊的伸延部份。山岬止於駿洋邨後坳背灣坑,是從交叉石脊落火炭的捷徑
接上黃竹洋村徑
上267山頭的路口在黃竹洋村徑第二個彎角。山徑頗崎嶇。以前都是從上面走下來,今日第一次從山腳走上去。
到第一個彎。右邊是坳背灣坑的水壩。水壩旁有路上「河上墩山」附近的低坳十字路口位置。一八年八月曾跟「健樂行」走過一次。根據「野外」雜誌24期39頁「草山」所載:「河上墩山一名龜地,山頂有一鄧姓大墳,上有河上墩之名。料今時位於山北之禾上墩村村名,亦由河上墩轉音而來...河上墩山高280公尺,東、南、西三面均陡峭壁立,獨北首為一長脊,西北斜接山尾村南之山坳,山坳上山徑四出,通走山尾黃竹洋、坳背環、禾上墩、河瀝背各村。」
走不遠便轉第二個彎。路口就在彎角後右邊山坡
小徑有十分簡陋的欄杆
路很窄,地面滿佈樹葉
轉個左彎向上走。照例經過墓地
雖有塌樹,但路徑清晰。
沿路都是墓地,直至第一條電線桿。
離開墓地,植被便較密,但路徑仍清晰。
到另一條電線桿
鋪滿枯葉的路面向前望,這裡還未到最陡的山坡
山岬頗窄,左邊是陡坡。向上走感覺較安全。
繼續爬走完陡坡到山脊上。
走到山脊,要在茂密的草叢穿插
這裡有很多吊鐘。但可能土地貧瘠,花蕾細小,應該不會茂盛了
再穿過一片樹林,便到黃竹洋至山尾的大路
轉右去山尾、河瀝背交叉石脊是這區的熱門路線。但今日不上草山,亦不想上麥徑,只想沿這條村徑向北走,經山尾、德華學校去河瀝背。
橫過坳背灣坑
回望剛走過的267山頭。
到十字路口前,右邊是桂地新村後的「河上墩山」、賣茶凹。
到十字路口。要落桂地新村,可右轉走上這個山崗,再下走陡峭的山坡。
路口轉左上坳背灣。今日向前直行落山尾
穿過樹林,經過荒廢的耕地
橫過那片草地,前行到一條水坑水坑旁有一間已倒塌的村屋
茂密的植被已被清理,不用走入樹林,改走這片新開的草地去德華學校
這裡是「山尾」,這個名牌應是被人搬到這裡再被棄置。
學校被鐵絲網圍封了。但鐵絲網有一個缺口,於是便順道進去打卡。
以前曾沿學校旁邊的小徑走到河瀝背。但可能這條路已很少山友使用了,今日學校旁已不見有路胚。
試試在樹林找缺口其實學校旁的山坡是梯田。雖然找不到明顯的路徑,但梯田是一級級的台階,不難走。
進入樹林,朝河瀝背方向走。很快便見有路胚
山坡是一級級的台階。河瀝背村就在右下方。
不用找路徑,朝著山坡下的雜物和這間寮屋走便對了。
繼續靠右下方向走
接上一條明顯的村徑。這條算是「下路」吧?
村中空無一人
穿過這間寮屋。寮屋附近有果樹,還有用竹枝圍起來的農地
村口這幅地已被圍起來。
圍欄旁邊有路上林道。
離開河瀝背,以前是走水泥村徑出搖斗坪、蚊坑。今日走一條山徑上大埔滘林道。
文中「大山排」所指的是九肚山、直升機坪和大埔滘長瀝尾段林道所在的山嶺。接下來走這條山徑在「大山排」、「深窩」抑或「老鼠田」?
此處離開河瀝背,進入樹林
不久經過一條溪緩緩向上行。
樹林下植被都會疏落,所以路徑清晰。
整段路都是平緩易行。
後半段稍覺崎嶇
最後「爬」上林道
路口必有指示牌。出口就在乾坑段、瞭望台段的分叉路口。
想行黃路。於是轉走乾坑段
到黃路後轉左。
這裡轉左,向上走到林道
回到林道後,轉右去438山頭
涼亭和洗手間便是入口
上次從草山走到這裡時,說好下次要從438山頭落半山洲。這條路一八年四月走過一次,近來有行山隊也曾開線走這條路。應該不會太難行
走上山崗,崗頂有一個已棄用的旱廁
從另一邊走下山崗。旱廁所在的山崗不是438山頭。要走到山坳,反彈上對面山頭。
到438山頭。山頂什麼也沒有。沒有風景、沒有測量柱。
跨過山頂,在另一邊落山。
全程在樹林內轉來轉去。
沒有風景看。既然沒有風景,便專心走路,免得被絆倒
早知會很難行。地面鋪滿枯葉,很滑。
不時遇到有刺植物,好像這棵刺柊
中段植被很密,不見路面。後半段較清晰,但亦較崎嶇走了一小時,才到半山洲
出口是車路盡頭的一間屋旁邊沿車路出碗窰
今天走了十公里。疫情關係,幾乎不見有山友行山。全程似乎只在大埔滘林道遇到幾個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