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路線是前一個星期三的。設計這條路線時,已預計會有大雨甚至雷暴。整條路線都不會走山脊或經過電塔,只是甲龍古道有點濕滑難行。但當天凌晨已下著大雨,很多行山隊都取消了活動。我當然照跟啦。天文台預測今天多雲,有幾陣驟雨,局部地區有雷暴。既然可能有雷暴,那麼上星期三這條線也適合了。
今早在荃灣地鐵站集合。早到了,去西樓角花園扮街坊坐一坐。
很久沒出隊的師兄也來了。八點四十五分準時起步上川龍。走哪一條路呢?當然是向西走,芙蓉山路那邊較近。
走到荃灣地鐵站往愉景新城的有蓋行人天橋,轉上荃錦公路。橫過荃錦公路轉左走不遠便到芙蓉徑。地政署出版的郊區地圖從第一版到第九版都把兩條小徑標示為芙蓉徑。西邊的一條用英文 "Fu Yung Path",東邊的用中文。
2017年出版的第十版似乎知道不妥,更正了(搞清楚了?)。地政署還未決定哪一條叫"芙蓉徑"?三年後,2020年的第十一版乾脆把這條徑的中英文名都抺去。所以現在這條是無名小徑
離開有蓋行人天橋,走梯級直上荃錦公路
橫過荃錦公路。轉左往上走
走上幾步便見一條梯級路,路口有指示往"芙蓉山"、"蟾蜍石"。這條就是"芙蓉徑"。
山友說有八百六十六級。
要走八百多級。走完一段又一段。
轉個彎,之後又見一段很長的石級
有一個晨運竇
正想離開,見石上有"蟾蜍石"三個字
轉頭便看見這塊尖石。
過了蟾蜍石,坡度稍減。很快便到涼亭。
以為到涼亭就是到引水道了。原來還有幾十級。
終於喘著氣到引水道了。山友說轉右去和尚吊頸,再上七百四十七級如何?沒獎金,當然懶理他。轉左去川龍較近。
沿引水道走到寶雲滙背後,過橋上山。
轉右過橋,有山徑上川龍。
又要走梯級
靠左上川龍。最多人走便是這條路。山友想走右路。右路往蝴蝶地。
蝴蝶地在哪?按下圖(野外雜誌第四期),蝴蝶地在現時川龍村西面"川龍燒烤區1號場"附近。這個與問路石的方向不符。
根據郭嵩、魯丁、山客編繪的"新界四區導遊"和83年版的"香港旅遊黃頁"的附圖,"蝴蝶地"在現時川龍管理站附近。在分岔路口靠右上行。
初段是水泥村徑,有街燈。
在這裡離開水泥村徑,轉左走山徑繼續上行。
出口有一個路牌。
到車路前,左邊有一條山徑。以前走過,應該是通行的。
到車路轉左去川龍。按舊行山書所載,蝴蝶地就在附近山坡。是風水穴名?抑或曾有很多蝴蝶?不知道
到川龍村口小巴站。橫過荃錦公路
離開川龍上荃錦坳。
落牛寮坑
轉左進入馬塘谷地,走山徑上荃錦自然教育徑。
靠右往自然教育徑
到自然教育徑轉右上荃錦坳管理站
在自然教育徑旁邊的牛寮坑
到荃錦坳便輕鬆了。下半段是下走往引水道。
轉上甲龍林徑。
又要上石級
走上之後,當然要往下走了。山友問怎麼不走荃錦公路過來呢?
甲龍古道的石磴路很易滑倒,不如走甲龍林徑吧。
於是轉左去黃麖坳
黃麖坳是多條路的交滙點。「想落轆牛北脊嗎?」
當然不想。輕鬆走一回算了。於是轉右落甲龍林徑。
走了大半路,左邊見有橫山徑,路口有「路不通行」告示牌。這條路可通往轆牛嶺北脊,前年走過一次。路口那些枯枝是故意堆放的吧?
慢慢走,四十分鐘才走到引水道。
時間尚早,照原定路線去錦上路
轉左沿引水道走。
到這個水務設施,轉右離開車路
落石級,沿路都是墓地
老鼠拉冬瓜
城市人到農村,什麼都覺新奇。
山友說這些是細葉枸杞
十二點十五分到錦上路
去杜屋村巴士站候車去大埔。
走了十二公里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