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隊/集體照/隊慶

2023年4月16日星期日

下禾坑-海背嶺-南涌郊遊徑-老龍田-屏嘉右脊-衛徑十-南涌-鹽灶下

禮拜日,天氣熱,去低矮的海背嶺漫遊半天。今早乘78K巴士,在禾坑大朗下車。
橫過沙頭角公路
紅花嶺
上海背嶺的路就在進入下禾坑的水泥路邊。
可以走左邊的小徑,經過小橋到登山口。

入口就在小橋旁邊的樹林

看路標都知哪隊行山隊走過這條路。
預計這條荒徑不會容易。其實幾條上海背嶺的路都要穿過茂密的叢林。東端經過墳場那條較開揚,上禾坑「鏡蓉書屋」那條路也是又陡又密。
走上一個山崗,左邊便是墳場。
繞過幾個墓地,再進入樹林。
之後下走到一個小坳

過了小山坳,爬上一條矮脊



可以看出這是一條平緩的山脊


走了五至十分鐘,便開始急速向上行。
這條荒徑不是近日新開的路徑,只是很少山友會走這條路,樹藤蔓生,要花很多功夫才能通行
重開這條路所費的氣力不小




廣東刺柊?



到一百米以上的山坡,便覺越來越陡峭。




兩度向右橫移繞過陡坡




又橫移到較易應付的路徑

要手腳並用







又要右移繞過密林和石壁



爬上去


半個月前才重開
沿崖邊走上去
走出叢林,到海背嶺的脊上。




爬完這段陡坡,北望這個禾坑谷。對面是紅花嶺


一個接一個爬到脊上。
海背嶺東端的山徑。
東望沙角頭海
禾坑至鹽灶下一帶。


半個月前萬漫廣落山的路徑

我們沿海背嶺向西南方走,上孩兒坐欄出南涌郊遊徑。

海背嶺平緩但不易行,有根、藤勾腳,樹枝打面。


下望南涌


前望大瀝嶺(龜頭嶺)

中間經過一個山坳。


前面經過一條狹窄的山脊

回望海背嶺
過了滿佈崗松的海背嶺,開始走上大瀝嶺北面的山窩(孩兒坐欄)。

進入樹林,不時有清風吹來,感覺舒服得多。
又要走上陡坡

之後向右橫移

再走一段到山窩

據介子所載,孩兒坐欄穴前是一片窪地,名為「鹿湖」。這窪地已不見積水,變成一片樹林。

在樹林內跟路標走到山坡前,轉左出南涌郊遊徑

今日不想去丹竹坑,轉左落老龍田。





今早天氣熱,山友們走到屏南石澗便坐下來,那就在此大休吧。


大休後,不走郊遊徑落南涌,改行屏南石澗和屏嘉石澗之間的山脊(就叫「屏嘉石澗右脊」吧)落衛徑十段。路口在屏南石澗上的小橋對面。
屏南石澗旁的郊遊徑右方樹林有一個缺口,那就是去屏嘉右脊的路口。
這是千溪走廊落老龍田的大路,入口頗窄,但路徑清晰。





小徑在一條溪旁邊



橫過屏南石澗的一條支流。

走上屏南石澗和屏嘉石澗的分水嶺



千溪走廊的山徑就在前面的山脊上。

回望龜頭嶺
屏南石澗澗谷。

到山脊上的分叉路口。轉右經千溪走廊去屏風山、平頂坳。我們轉左去衛徑十段

又是滿佈崗松的丘陵
遠望屏風山
夾在屏風山(左)和龜頭嶺(右)之間的千溪走廊。
前面是一個小山崗。有路可以繞過。但前面的山友已走上山崗,那就跟他們走上去吧。
走上山崗,前面又見另一個。
走到兩個山崗之間的山坳。
估計前面那幾個隊友又走上第二個山崗。不過今次知道右邊有路繞過去,當然不會走上多一個山頭啦。
隊友們在這裡走上去。
我們轉右,果然見山崗右邊有路胚。山火過後,路胚更加明顯。
前面隊友在左邊的山坡上,我們走山坡下的小徑繞過去。





山徑在這個丘陵地帶蜿蜒而下







要橫過屏嘉石澗的一條支流
水坑兩邊的植被較密
支流已乾涸。


又見沙頭角海、南涌、鹿頸濕地




經過墓地走到衛奕信徑十段。

沿水務車路落山
到衛奕信徑終點






鹿頸小巴滿座。於是步行往鹽灶下


一點半前回到粉嶺。今日天氣轉熱,到衛徑後,不再去石板潭、石盤古道,直出鹿頸路回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