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隊/集體照/隊慶

2024年9月11日星期三

黃泥頭-花心坑-石芽西脊-水牛山-水牛坳-麥徑四-茅坪坳-大水井古道-西貢

今日天氣酷熱,吹微風。但已立秋,天氣雖熱,但風是清涼的,估計可以上五百米高的山嶺了。近來行山隊集中去沙田西、火炭、四色林徑一帶,我們就去沙田東面的山嶺吧。路線要隨時因應天氣而變,所以今日會行經"石芽X"、"Y牛山"。"X" 可以是"山",也可以是"背"。"Y"當然不是"黃"便是"水"了。
今早在黃泥頭花園集合。有山友去旅行,出隊約十人。
時辰到便起步。上花心坑。

到一條橋。坑邊小徑去"黃花脊"

沿村徑再上,有兩條路可上石芽西脊。較遠的路在"牛坳"(又名"女婆坳")。但疫情後大家都感覺行山人少了,很多山徑已變得荒蕪。估計牛坳那條路的草會又高又密,於是選走較近的一條。這條經過墳場,但有梯級,較容易。過了剛才那條小橋,往上走幾步便到入口。
這條路穿過墳場,直上到接近三百米處的一個涼亭,然後沿脊向東直上到石芽西脊。


今年野草長得快,有幾處野草已密得看不見路。

起步不久便要上百多米高的石級路,山友說有六百多級。我數到三百已懶得數下去。
預測今天吹微風,這山谷今天又在背風位,怎會不悶熱呢

終於離開墳場,到測量柱。這裡還有一個亭。這個亭不能叫"涼亭",因為根本不涼。

天氣熱,人也易累。有山友想放棄,但又不捨得就此原路下山。其實可以回頭落花心坑,跨牛坳去梅子林,上茅坪古道,在五聯達與前面山友會合也可。既然不想走回頭路,那就繼續上山吧。
行山要因應自己的狀態調整步速。今日狀態不佳,便放慢腳步吧。
於是龜速上山。走走停停。
要撥開枝葉才看到路面。

快到石芽西脊。
走到高處,才不時有一兩陣風從右邊吹過來。估計是這山嶺擋住從東面吹來的風了。
女婆山
以為離開樹林,在開揚的山脊上會有清風。但這裡沒有。
繞過這個山頭,便到石芽西脊。

對面是險峻的石芽北脊


前面山坳是西脊和北脊的連接點。在石芽山至水牛山的山嶺上。


走上山坳右邊的山頭。
山坳左邊是石芽山的主峰,亦是去北脊的方向。

走上那個山頭向前望,遠處是水牛山。這條山脊從石芽山主峰伸延至水牛、黃牛山,中間有幾個山頭。
有人叫剛才那個山頭"黃竹山",但找不到出處。
以為走到石芽至水牛山之間的山嶺便會有涼風。但可能植被又高又密,只有幾處才有涼風,大失預算。
回頭望,右邊是石芽山主峰,高540米。
這段路植被甚密,大小不一的石頭凸出地面,還有青苔,十分難行。

左邊谷地內有黃竹山廢村,對面是水牛坳至昂平的山嶺,當中有企壁山、孖對魚山(知道就算,根本不知那個是)。麥徑四段就在山脊上。
在草海中前進。

走了兩小時還未到水牛山。那時溫度不算高,但山友們都說今天非常熱。
前面那堆石應該是水牛山。終於看到終點。

走上水牛山之前的一段陡坡。
山友們所在的山頭是全程最大風最清涼的位置。
已到水牛山了。

前面幾個快腳已在水牛山等了很久,坐在石頭上發呆。
"平路當小休"。雖然很辛苦,但不用在水牛山休息了。已是十一點十五分。下山去吧。

朝著水牛坳(打瀉油坳)走下去。



這條路較年前好走,路濶,不滑。

十五分鐘便到水牛坳
遇到山龍隊。
最辛苦的路已走完。在水牛坳轉左去茅坪坳。
逆走麥徑四段


兩邊都是樹林,沒有風。所以估計溫度有33ºC以上。無所謂了。從水牛坳落到西貢都是向下走,不太費力。

十二點十分到茅坪坳。在此小休。

補充水份和能量後,轉右行"屋場古道"/"茅北古道"


在此轉左入"大水井古道"。("香港古道行樂"作者郭志標引用梁煦華在文匯報的文稿,說這條古道叫"大峴瀝古道",路名來自茅坪坳北面那個373米高的山崗。那山崗土名"大峴瀝"。)

經過這條古道的地標。


伯公神壇的位置。神壇所在的稜脊叫"伯公瀝"?西面那條叫"昂大脊",千萬不要去闖
到竹林,離出口不遠了。

十二點五十分才到黃竹山新村。
經佳景台落西貢。

今日走了八公里。本以為路程太短,想加料去馬鞍坳。結果一點鐘走完已經偷笑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